插圖:李瑞寧
近日,記者從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了解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網信辦等部門牽頭起草的《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將于年內完成初稿;新修訂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將于近期出臺;今后5到7年,較為完善的互聯網法律體系將形成,網絡法治化進程正在提速。
今年,是我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20年來,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我國互聯網法律體系已初步建立,由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組成的三層級規范體系正保護著互聯網空間。
隨著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網絡空間法治化發展迎來新契機,依法治網成為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網絡空間法治化要義是發揮法治引領和規范網絡行為的主導作用,重點是按照科學立法的要求加強互聯網領域的立法,關鍵是嚴格執法,基礎是按照全民守法的要求引導網民遵法守法,做中國好網民。”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說。
立法之行
互聯網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已經基本覆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7月發布的第三十四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已達6.3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6.9%。互聯網發展重心從“廣泛”向“深入”轉換,各項網絡應用深刻改變網民生活。
深刻變化著的還有不斷完善的互聯網法律法規體系。“自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我國一直很重視互聯網立法工作,基本的規范體系已經形成。”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政策法規局局長劉正榮說。
在法律層面,有2001年頒布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200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和2012年頒布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這三部法律都是全國人大層面制定的,屬于頂層設計,”劉正榮表示。
在法規層面,與互聯網直接相關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10余部,而涉及互聯網生活的重要部門規章有20多部,主要針對網絡信息服務、視聽節目、網絡游戲、網絡教育等多個門類。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還先后頒布了《關于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關于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4個重要司法解釋。
一些源于互聯網行業內部的自律條約也對網絡空間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2001年,中國互聯網協會由從事互聯網行業的網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以及科研、教育機構等70多家互聯網從業者共同發起成立。成立13年來,該組織已經先后發布《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自律公約》《堅決抵制網上有害信息的倡議》等多部行業自律規范。
另外,一些更為細化的網絡社區公約廣為網民熟知。“我們在新浪微博力推社區公約體系,還會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不斷調整和完善。”新浪網副總編輯周曉鵬說。
北京大學法學院互聯網法律中心主任張平強調了行業自律的重要性:“在目前的互聯網產業相關法律建設過程中,企業自律非常重要,不然未來會阻礙互聯網產業的發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