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部分媒體記者應邀前往位于北京市懷柔雁棲湖畔的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會場采訪,圖為日出東方酒店。 中新社發 侯宇 攝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下稱:北京APEC會議)即將在北京舉行,這是時隔13年,中國再次成為APEC會議東道主。
此次會議主題是“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中國外長王毅日前透露會議有望在啟動亞太自由貿易進程等三方面取得新突破。分析認為,這將加速促進開放型的亞太經濟格局,規劃APEC未來發展,對亞太長遠發展影響深遠。
看點一: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開啟迎機遇
此間觀察認為,亞太自貿區路線圖的發布,或將成為此次北京APEC會議的最大亮點之一。
實際上,亞太自由貿易區概念早在2006年河內APEC會議上就已提出,但多年來,該議題并未有實質性進展。而亞太地區雙邊、多邊的經濟合作機制卻層出不窮,為建立涵蓋亞太的自由貿易區奠定一定基礎。
但須看到,這些貿易區正呈現重疊化、碎片化趨勢,各個自貿區標準、水平、內容、規則并不相同,也導致了“意大利面條碗”效應。專家指出,彼此交織、重疊的各種機制,已成為阻礙APEC發展的“絆腳石”?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李向陽說,此次啟動亞太自由貿易進程,通過推進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將有利于進一步整合亞太地區各種多邊自貿安排,改變區域一體化呈現的碎片化、重疊化趨勢。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指出,APEC的基本功能是推動開放,亞太地區發展的最寶貴經驗也在于本地區的開放,亞太地區需要一種強有力的力量推動其統合開放的進程,“要達成實質性共識,此次北京會議是一個重要時機”。
有分析提醒,由于APEC主要成員關于亞太自貿區的指導理念和路徑偏好各異,中短期內難以就其建設具體路徑達成一致。但多數專家認為,萬事開頭難,此次啟動并推動亞太自貿進程,把多年來的愿景轉化為行動,或將成為提升亞太區域一體化水平的關鍵一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