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信辦24日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研討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2014年10月25日《光明網》中央網信辦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 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
在全國各族人民群眾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當中,中央網信辦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提出了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制化,這是網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與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
事實證明,從最初的臺式電腦到筆記本電腦;從博客到微博、微信,再到我國網民的迅速增加成為世界第一,顯然,現代化的信息發展迅速,不僅為人們的工作提供了諸多的便利,而且還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人們與網絡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從日前的人們工作和生活習慣,可以顯見,上班族,上班的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打開電腦;在家休閑的可能也是要把電腦打開,原因很簡單,網絡信息傳播的速度最快。
然而,管網、辦網、上網、凈化網絡環境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任務,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與反復,尤其是廣大網民應保持清醒頭腦。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為營造網絡晴朗、干凈做出應盡之責。
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人利用網絡傳播謠言,污染了網絡環境,甚至于讓一些不明真相的網民受騙上當。更有之為了發泄不滿,利用網絡發布假消息,引起了人們無端猜測。
因此,作為網民要敢于擔責,與網絡謠言作堅決斗爭,要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的堅持法治國家、堅持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好。
依法管網,就要加強對網絡管理與監督,尤其是對于微博、微信的管理更應該嚴格。如何區別真假信息,應當說對于網絡管理者而言,是必修課;對于監督者更是一堂責任課!
依法辦網, 就要對網絡負責,對網絡負責,就是對社會負責,對社會負責,就是要做好網絡服務工作,不給傳謠留有任何可乘之機。讓網絡環境清朗、干凈。
依法上網,作為網民必須遵守網絡規則和對社會負責所做出的“諾言”。切不可因一時的沖動,或者不理智的行為,為傳播謠言提供了空間,讓眾多網民為之而“糾結”,為之給社會增加負擔。
法治中國,就要讓網絡清朗、干凈,就要用真情呵護,從自己做起,從不傳謠、不信謠做起,為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盡力盡為,自覺抵制網上不健康的東西,讓網絡真正成為廣大網民共享健康娛樂的網上精神家園。
網評熱議:推進網絡法治化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在充分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快捷的同時,也為網絡法治的不健全付出了沉重代價:一些不法分子針對網絡或者利用網絡所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不僅危及到網絡系統的安全,擾亂了網絡秩序,也影響到網民以及廣大普通民眾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安寧。在當今社會,網絡違法犯罪已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之一,許多國家出臺相關法律,采取多重措施,嚴厲打擊這一全球“公害”。
法治化,維護網絡空間秩序的最好“剎車”
就像一輛汽車,如果沒有剎車,這輛汽車的性能再好,一旦上了高速路,可想而知會造成怎樣的后果。所以再好的汽車都要有剎車。
網絡空間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很顯然,“剎車理論”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網絡空間法治化,而近年來陸續出臺有關互聯網的法律法規正是對網絡空間法治化的踐行。尤其是關于網絡誹謗、網絡侵權的司法解釋的出臺,成為治理網絡亂象的有力武器。
網絡空間絕非法外之地
如果全國億萬網民身處網絡世界的時候沒有法律意識,如果政府不能堅持依法治網,把網絡世界納入國家法治軌道,那么不但會妨礙網絡世界自身的健康發展,也會對現實世界帶來沖擊和傷害,這方面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
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你我共責
作為網民,我們更應該學法、尊法、守法,這是維護自己的網民形象,這是維護網絡的文明。網絡不是私家臥室,網絡不是菜市場,網絡是大家共享的文明空間。尤其是聊天,個人空間、個人微博、微信,論壇發帖,我們更應該堅守網絡道德,遵守網絡法律,做文明網民,做守法好網民。網絡時代,做好網民,是愛自己,是愛網絡,是愛國家,打造網絡強國,需要我們每個公民做遵紀守法的好網民。
本網提倡:尊法守法,做“中國好網民”
要想真正發揮法治對引領和規范網絡行為的主導性作用,首先就必須按照科學立法的要求加強互聯網領域的立法工作,做到網絡世界的有法可依。在這個基礎之上,有堵有疏、從嚴執法,最終推動和引導網民尊法守法,實現從“中國好公民”到“中國好網民”的身份轉變。(沈宏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