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10月22日電 中國最大淡水湖即將迎來冬候鳥遷徙高峰。記者從江西省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今年江西省要求各地方政府要守住候鳥保護底線,對候鳥和濕地保護不力的地方政府,將面臨暫停安排林業項目、暫停林木采伐等處罰,政府主要領導還將被“約談”。
據鄱陽湖保護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0月21日,已有灰鶴、鴻雁、豆雁、白額雁、白琵鷺等多種候鳥飛抵鄱陽湖區。隨著接下來幾輪寒潮的到來,鄱陽湖將迎來冬候鳥遷徙“大部隊”。
據了解,與近幾年枯水期提前到來不同,受長江上游秋汛影響,今年鄱陽湖區水位較往年同期偏高,導致露出水面的草洲面積偏小,直接影響候鳥覓食。部分候鳥將飛往湖區附近的稻田、菜地、池塘和林地中覓食,分布更散,不利于保護和管理。目前,管理部門已要求在個別區域加速放水,降低水位,以早日露出更多草洲供候鳥覓食和棲息。候鳥保護部門還開展人工投食,保證候鳥有充足食物。
為做好今冬明春湖區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工作,江西省林業部門將從打擊利用天網、毒餌捕獲候鳥,非法攜帶和運輸候鳥,餐館酒店和市場藏匿、經營和交易候鳥等犯罪行為入手,確保湖區候鳥安全越冬。
江西省林業廳廳長閻鋼軍強調,對保護工作不力的地方,林業廳將實行“四暫停一約談”制度,即暫停安排林業項目、暫停征占用林地審批、暫停林木采伐審批、暫停木材加工項目審批,約談政府主要領導,以加大工作落實和責任追究力度。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和重要的世界濕地保護區。每年9月底到10月初,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六七十萬只越冬候鳥,直到第二年4月陸續離去。
據鄱陽湖保護區管理局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鄱陽湖候鳥數量穩定在60萬至70萬只。其中,鄱陽湖旗艦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的數量穩中有升,已達4000多只,占全球白鶴總數的98%。(記者 吳鍾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