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孔子誕辰的2565周年,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詮釋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內涵與意義,在孔子誕辰之際,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社會工作局委托搜狐網舉辦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行:孔子誕辰網絡文化活動”(http://book.sohu.com/s2014/kzdc/),并對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任鋒進行了專訪。
任鋒認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儒學,教育是重中之重。并且,教育的方法十分重要,要從基層抓起。儒家是自下而上生長起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注重的德行、禮俗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故而現今對其的再普及也應從基層抓起。采訪中,任峰也以自己日常生活中關于孩子教育的小事為例,表明傳統文化教育已融入教育的基層與第一線。
隨著時代的發展推進,儒家學說也在不斷變化,怎樣將傳統儒學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使得其能夠更好地指導現今實踐,顯得十分重要。為此,任鋒表示,當下我們應當有這樣一種自覺:從個體上了解儒家學說的精髓,從時空中把握其發展歷程。
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層面的需求成為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體和文化體,因此,如何解決此問題亦是一個非常艱巨的挑戰。
任鋒表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樹立一個合乎人性常情的標準,比如“孝、忠、信”等,將其控制在合理、現實的范圍內。而這點,正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于個人層面的表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和諧統一。由此也可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尊重傳統是為了更好的立足發展。任鋒講到,“禮”是對文化付諸于行動的表達與尊敬。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古禮中所提倡的規范言行、孝敬父母、尊師重道等是關乎于修己身的優秀傳統,而儒家學說的“禮”的最終目標是要由己推人,將一個個有道德的個人凝聚成整個社會,使之成為一種社會道德準繩,因此,它是塑造社會整體道德體系的基石。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于社會層面的概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與儒家學說在此點上亦是一脈相承。
嘉賓簡介:任鋒,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早年曾負笈于南開大學,后至香港科技大學師從于臺北“中研院”張灝院士,對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其宋代思想史有深入研究。其多年來關注于南宋浙東學派思想的發展,在他看來,浙東學派的事功理論是值得當代人學習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