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我們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這位偉人。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發展的實踐證明,當年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是英明的、正確的,鄧小平同志不愧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為什么說鄧小平同志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就在于,“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開創就開創在這里。”他還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
這“兩個不愧為”“三新”“兩基本”,高度評價和精辟概括了鄧小平同志的歷史貢獻和歷史地位。
改革開放打開了一條新路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是改革開放。鄧小平同志說,改革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我們通過改革開放“開始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路子”。
鄧小平同志是怎樣領導改革開放,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呢?回顧那段歷史,有這樣幾個方面非常重要。
第一,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同志在千頭萬緒中抓住關鍵環節,首先端正黨的思想路線。他率先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提出要準確地完整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成為思想解放的先聲。他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領導全黨開展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以此作為理論上的突破口,推動了全面撥亂反正。他強調,只有思想路線端正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才可能確立,改革開放才可能邁開步伐。他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貫穿于改革開放的全過程,認為改革開放走的每一步,靠的都是實事求是。
第二,反映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經過十年動亂,老百姓普遍希望安定下來,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希望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提高生活水平;希望能有一種變化,形成新的氣象。人心思定,人心思富,人心思改。在鄧小平同志的力主下,在老一輩革命家們的支持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改革開放是人民的事業,人民最擁護;改革開放的所有做法都要經過人民群眾實踐的檢驗,都要以人民是否滿意、答應、高興為標準。這是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鄧小平同志說:“我所做的事,無非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愿望”。
第三,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同志為黨、國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功績,但在晚年也犯了錯誤。能否正確地評價這位偉人,還要不要繼續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這是決定我們國家未來發展方向、關系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問題。鄧小平同志在處理這一重大而復雜的問題上,表現出高超的政治水平和巨大的勇氣。他主持作出歷史決議,維護了毛澤東同志,維護了黨的光輝歷史,提出要世世代代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同時,實事求是地指出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這一問題的完滿解決,保證了我們黨在思想上的統一性、政治上的穩定性、理論上的連續性,為黨和國家事業的長遠發展,為成功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最為重要的政治基礎和思想基礎。鄧小平同志正確接受了毛澤東同志的遺產,堅持、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第四,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鄧小平同志洞察世界發展大勢,敏銳地看到時代條件的變化,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發展是核心問題。對時代主題的正確判斷,是我們集中力量搞現代化、推進改革開放的基本依據。他指出,爭取一個較長的和平環境是可能的,要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一心一意搞現代化建設。他提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戰略思想。“現在世界發生大轉折,就是個機遇。”他認為,現在的世界一日千里地發展,與古老社會不同,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要認清時代特點,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
第五,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鄧小平同志領導的全面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開放,調動了工人、農民、干部、知識分子、青年和各民族、各民主黨派及各個階層的積極性。他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受到港澳臺同胞的廣泛認同。他號召“要爭取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共同實現民族復興大業,鼓舞了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積極參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的發展使全民族的自豪感大大提高。改革開放使中國真正活躍了起來,使人們的積極性真正調動了起來。這是當代中國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中國快速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