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昨日公布最新的“香港生活質素指數”,2013年度整體指數為102.57,差過2003年“沙士年”的104.2,僅略高于2009年金融海嘯時的101.37。CFP 圖
據《大公報》消息,香港中文大學昨日公布最新的“香港生活質素指數”,2013年度整體指數為102.57,差過2003年“沙士年”的104.2,僅略高于2009年金融海嘯時的101.37。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自2003年起,每年公布“中大香港生活質素指數”,以2002年為基準年,綜合指數數值為100,其下有社會、經濟、環境三組分類指數,涵蓋21個指標。
研究分析發現,香港家庭若想置業安居,平均需“搵食”14年,且要“不吃不用不住”,才夠錢支付樓價,創下有調查12年來最差紀錄,更可能是全球最難買樓之地。經濟學者稱,若樓價持續高企,本港住宅將逐漸“日本化”,每家每戶僅有百馀平方呎,勢將打擊結婚與生育意欲,進一步加速人口老化。
中大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稱,2013年度經濟分類指數為25.76,跌至歷來最低水平,該分類下的7個指標中,錄得跌勢的,只有“物業負擔能力比率”與“實質租金指數”這2個與住房有關的指標。
“物業負擔能力比率”以一個香港家庭在九龍區買一個400平方尺單位涉及開支,并以全港住戶入息中位數約20至30萬計算,2002年的原始數據是4.68,即是一個香港家庭平均要傾盡4.68年的收入才夠錢買樓。
這數據持續飆升至2013年的14.19,即是平均要“不吃不用”搵食14年多才夠錢;若家庭每月儲蓄一半收入,都需28年才能“上車”。此外,2013年的實質租金指數為2.09,亦是12年來最差紀錄。
莊太量指出,“不吃不用”籌錢14.19年這數據,未扣除公屋住戶,亦僅計算九龍區樓價,未必反映私樓買家的實際情況,但與5年的正常標準相去甚遠,港人的置業困難程度,幾乎已達世界最高水平。
他相信若情況持續,香港住宅市場將逐漸“日本化”,私樓單位將逐漸縮小至100多方尺。這將限制家庭成長,令港人進一步推遲結婚、生育年齡,人口老化亦會加速。他又指,今年頭幾個月樓價有輕微下跌,年中又有回升,預計2014年的物業負擔能力比率將進一步轉差。(港臺來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