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2012年12月7日-11日,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解讀:推進中國“新改革開放”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時下中國需要一個新的改革開放。30年多前的改革開放,是中國在“怎樣改革”、“怎樣開放”這張白紙上勾畫最初的藍圖;與彼時相比,今天的改革開放具有更高層次和更深內涵,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
第一,過去30多年的改革開放,形成了一種粗放型的發展體制和方式,就今天而言,這些體制、機制、方式逐漸變得僵化和呆板,不再適合新形勢。如果不對其進一步改革的話,中國會在這個體制機制上“摔跟頭”。
第二,今天的改革開放,需要深入廣泛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當中更優秀、更適合中國現代化的成果,并與現代化建設相結合,經過原始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繼承創新之后,形成中國更高、更好的發展方式、發展水平和發展成果。
第三,今天的改革開放,不再滿足于5000年的陸路文明和農業文明,進而要建設海洋文明與海洋強國,這也是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奮斗目標。今天,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要“從海面上起步”。
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激發和凝聚社會創造力。
——2013年7月23日,習近平在湖北省武漢市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強調
解讀:突破體制機制的“極限”
隨著中國經濟總量快速躍居世界第二,以及西方發達國家先后遭遇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中國社會開始彌漫著一股驕奢之氣。不少精英人士開始沉迷于“中國崛起”的奇跡,陶醉于“中國模式”的優越,自省和批判能力、審慎和憂患意識都開始退卻,這有可能引導中國的社會情緒重回乾隆晚年“天朝上國”的驕傲自大狀態。
中國社會目前隱約出現了與代際更替、人員流動相反的趨勢,那就是階層固化所導致的上下流動通道日益逼仄,它可能導致社會結構的僵化。目前廣泛出現的“官二代”和“富二代”現象就是這種趨勢的表現。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指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就體現了對這種現象的深刻認識。
中國能否克服改革“疲憊癥”,最終取決于中國社會能否對后危機時代的新一輪國際競爭壓力繼續保持強烈的緊迫感,也取決于中國的代際更替和社會流動能否不被階層固化所阻擋而繼續向前,而“中國夢”的實現則最終依賴于跬步千里的改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