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對于麻雀來說,盡管曾經的“四害”稱號早已被撥亂反正,但很多人不那么喜歡;特別對于農民來說,因為麻雀喜歡吃農作物種子,更可謂是心頭大患。但是,這兩天,湖北宜昌幾十只麻雀的死,卻牽動了很多人的心。
6月29號,一艘貨船在宜昌夜明珠碼頭裝運大米時,散落了不少在地上,20多只麻雀搶食后,竟然當場相繼死亡。有居民報警后,宜昌市相關部門人員通過抽檢,認為大米沒有問題,貨船30號上午被放行、開往重慶。對于麻雀的死因,后來有媒體引述技術人員的話說,可能是搶食過多導致撐死。
但時隔三天,宜昌方面卻于昨天發布消息說,在死亡麻雀胃中檢出殺蟲劑呋喃丹,還澄清說沒有技術人員向記者分析過麻雀死亡的原因。
越聽越感覺,麻雀的死打開了一扇“羅生門”。究竟殺蟲劑從哪里來,大米的安全又到底能不能保證呢?中央臺記者昨晚多方采訪發現,無論宜昌方面還是重慶方面,都還揣著一筆糊涂賬。
7月1號,宜昌《三峽晚報》刊發報道:《碼頭散落大米 麻雀搶食成批死亡》。一天后,文中有關技術人員說“麻雀可能是撐死的”內容,被部分網站提煉為標題,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吐槽說,在鄉下每逢秋收,麻雀都成群結隊搶食谷物,也沒見一只撐死!
技術人員到底說沒說這話,暫時無從查證,但至少這篇報道使得大米安全問題再次得到重視。記者昨晚得到的官方通報顯示,7月2號上午九點多,宜昌市政府發現輿情后,由劉建新副市長牽頭部署,責成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麻雀死因。由此,麻雀尸體才被送到了省級檢驗部門,這才有了當天下午殺蟲劑呋喃丹成分的檢出,也才有了次日、也就是昨天凌晨3點08分,宜昌市人民政府新聞網站三峽新聞網發布的一篇名為《不漏任何疑點 確保萬無一失》的官方稿件,宣布了這一消息。
對此,宜昌市食安辦專職副主任張志國昨晚給記者的解釋是,事發當天,市級檢測部門的確經過了檢驗,只是沒檢出來。
張志國:因為省一級比我們市一級可能權威性更高一些,能把死因查的更明確一些,給老百姓能有個確切的回答。
那么,殺蟲劑是哪來的呢?大家最擔心的,是來自那船大米;當然,也不排除其它的可能。
先說其它可能。張志國介紹,同樣在7月2號下午,三峽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市土肥站又去了碼頭裝卸現場,繼續取樣檢驗分析。但截至昨晚,和省里相關專家的會商結果是:沒發現問題。
張志國:周邊的大米、玉米、泥土、谷糠均未發現呋喃丹等有毒有害成分。
記者:等于當時麻雀吃的大米也又檢驗了?
張志國:對。
張志國還介紹,目前,有關麻雀死因,包括碼頭周邊農藥經銷店是否經銷呋喃丹、農民是否使用呋喃丹的情況還在進一步排查。
在記者報道第二種可能——呋喃丹是不是來自那船大米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什么是呋喃丹?
呋喃丹,又名克百威,屬于高毒農藥。過去習慣被用于棉花、水稻、花生、玉米等作物的多種地下害蟲防治。與噴霧農藥不同,它是內吸劑,也就是通過拌種或者土壤融入植物的“血液”,正因為它毒性太強、環境危害嚴重,早已被農業部列為限用農藥,嚴禁在可食用農產品中使用。
不過,據媒體報道,因為它效果好、價格又便宜,仍然有一些地方在偷偷使用。那么,這批大米究竟會不會被用過呋喃丹呢?
有農技站工作人員在網上說,1只麻雀取食4到6粒用呋喃丹拌種的毒谷,就會中毒身亡,如果猛禽食用中毒麻雀,還會二次中毒,可見威力之大。如果真的是大米出了問題,風險可想而知。
但是,宜昌、重慶兩地卻是各揣一筆糊涂賬。首先在麻雀出事的時候,船上到底有多少存疑大米?運輸過程中,又有沒有流出?
宜昌市食安辦專職副主任張志國給出的答案是,已經裝船的大米共87噸,其中包括黑龍江牡丹江農墾中運米業有限公司中運牌松花江珍珠米10噸、牡丹江農墾凱達米業松花江珍珠米18噸、湖北京山紅太陽米業有限公司大米33噸、湖北枝江銀珠米業好米來大米26噸。另對,當地對尚未運到碼頭的黑龍江同批次2種、37噸大米進行了封存。
也就是說,根據宜昌方面的說法,這艘船離港時,船上只有4個品牌87噸大米、已經抽檢了全部品牌,且抽檢指標中包括呋喃丹。
但是,根據重慶市食藥監局昨晚發布的消息:7月1號抵達重慶市巫山縣時,這艘船上一共運載了10個品牌的152噸大米,其中宜昌市已抽檢4個品牌28噸。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數字出入?宜昌市食安辦專職副主任張志國:
張志國:目前我們已經在和重慶方面進行聯系,這個船終點站在重慶巫山,沒有到其它地方去。
記者:沒有到其它地方去,怎么會多了6個品牌?
張志國:這個也不排除它會在長江沿線別的港口裝運貨物。
說不清楚有沒有中途上貨,也不確定會否中途卸貨。記者就此又向宜昌市委宣傳部求證,對方卻讓記者自己去問。
宣傳部工作人員:可以叫重慶那邊問一問,我們的那四個品牌到重慶那邊還是不是那么多。
記者:你們還沒有溝通過這個數字?
宣傳部工作人員:這個沒有,他們也沒跟我們說過……
這位工作人員只是強調,他們已于2號晚上給重慶食藥監局和巫山縣分局發函,請求協助對該批大米進行全面檢驗排查,并在結果出來前,對所有大米進行封存。
除了真糊涂,還有裝糊涂。比如,運到重慶的大米,真能確保安全嗎?
重慶市食藥監局的說法是,他們2號上午注意到輿情后,已經主動行動。根據其昨晚發布的消息,該船大米已于7月2號下午進行了原地封存,并于3號上午對10個品牌全部進行了抽樣,共13份,樣品昨天下午6點已經送到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檢測,檢測結果將及時通報。據央視報道,經過通宵檢測,今天中午第一份檢驗報告就將出爐。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昨天稍早前的發布中,還包括了“截至19:00,無大米流入市場銷售”的內容。對此,昨晚9點,重慶市食藥監局宣傳處處長潘建波接受記者采訪時吐露了實情。
潘建波:少量銷售出去了一點點,正在召回,已經召回回來絕大部分了。
記者:還是存在風險,如果全部召回會有公布嗎?
潘建波:會有,肯定會有。
但是,截至發稿時,這一信息仍未通過官方渠道對外發布。當昨晚晚些時候記者發現存疑大米數量問題,再次向潘建波求證時,他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記者 莊勝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