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7日電 今年9月起,高校與北京中小學將正式開始合作辦學。屆時,高校將參與中小學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師資培訓和特色創建等,通過深度合作、共享資源,為增加優質資源供給打通渠道、創造條件。今天,北京市朝陽、海淀、豐臺、昌平4個區教委分別與北京工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高校代表在合作框架協議上簽字。
據悉,去年以來,北京市陸續出臺措施推動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打出一套“組合拳”,北京明確以優質教育資源的重組和整合為重點,研究制定北京教育新地圖,通過讓優質學校接管一些普通學校,引入高校和社會力量支持小學體育藝術發展,推進市區教科研部門參與初中校發展等改革舉措,不斷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獲得實質性擴大。
北京市教委介紹,合作雙方從高校資源特色和中小學實際需求出發,在中小學隸屬關系和辦學性質不變的前提下,高校實質參與中小學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師資培訓和特色創建,通過深度合作、共享資源,為增加優質資源供給打通渠道、創造條件。
高校參與中小學發展主要采取三種形式:
——參與中小學學科建設。調動高校的學科力量,參與中小學各學科建設,重點加強中小學英語、語文等學科建設,提高教學水平。發揮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高校學科優勢,支持部分中小學英語學科建設,幫助培訓英語學科教師,改進英語課程教學。同時,高校重點加強初中學校學科建設,參與語文、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學科的師資培訓、課程開發、教學改進、人才培養,促進初中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派遣外籍英語教師。適應中考、高考改革導向、借助高校外教力量,深化英語教學改革,改進英語教學模式,豐富英語學習實踐活動,創新英語學習方式。由高校協助,為相關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一名英語外教,以此推動學校英語教學改革,進一步引導學校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增強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拓寬學生視野,學習多元文化,提高國際理解能力。
——推進高校附屬中小學建設。在朝陽、海淀、豐臺、昌平等區縣內選擇一批規模適宜、條件適合的中小學與高校開展戰略協作。加強已有大學附中、附小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創建辦學特色,提高學校認知度和滿意度;在原有隸屬關系和辦學性質不變的基礎上,加快選定高校周邊一批中小學掛牌附中、附小,進行規劃建設,通過加大投入、政策支持和高校助力,創建學校品牌,全面提高大學附中、附小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將其辦成高校教職員工和附近居民滿意的優質學校,帶動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北京市教委表示,目前,參與高校數量已達23所,對接了朝陽、海淀、豐臺、昌平4個區39所中小學,其中,繼續加強發展已有附小、附中14所,擬定以高校附小、附中名義創辦學校25所。
據悉,簽約儀式后至8月底,區縣和高校、高校和中小學將分別完成工作對接,確定合作細節和具體事項,期間,各項配套政策措施也將快速跟進。9月初,高校參與中小學發展工作正式進入實質性的實施階段。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茍仲文指出,高校參與中小學發展,必將對緩解首都優質教育資源供需矛盾起到重要作用。同時,高校辦好自己身邊的附小、附中,也是為社會做好事、為高校職工辦實事、為地方政府解難事。 (記者 杜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