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1日電 國家衛生計生委11日上午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食品安全標準工作進展情況。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司長蘇志介紹,幾十年來,我們國家膳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2013年以來相繼在部分省啟動了居民的食物消費量調查工作,系統研究中國人膳食暴露和消費結構。
關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工作,蘇志表示,著力加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和組織機構建設,開展食品安全優先評估、應急評估、食物消費量調查、打牢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基礎,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科學支持。
蘇志指出,已經完成30多項優先評估和應急評估的項目,2013年以來相繼在部分省啟動了居民的食物消費量調查工作,系統研究中國人膳食暴露和消費結構,這是食品安全標準工作和風險評估工作的一項基礎性數據收集。
蘇志強調,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幾十年來,我們國家膳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各種有害因素或者污染物的暴露情況、暴露圖譜也會有很大變化。所以,要制定食品中污染物或者有害因素的限量,一定要了解膳食結構變化的情況。
蘇志還指出,另外,及時修訂、完善了新食品原料等食品審查制度,加強源頭把關,印發了《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嚴格規范安全性審查程序;制定食品安全相關產品評審專家的管理辦法,加強專家庫及專家管理。2013年共審查通過了新食品原料18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37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8種,完成了食品包裝材料的清理工作,公布了第三批258種食品包裝材料用添加劑名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