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11:17 來源:央視網
針對近期驟然緊張的沙伊關系,伊朗總統魯哈尼8號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敦促沙特停止對伊朗的敵對政策。
據伊朗國家電視臺報道,魯哈尼當天在內閣例行會議上表示,伊朗支持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地區國家發展建設,愿意與地區其他國家保持友好關系。然而沙特對伊朗采取敵對態度、把以色列當做盟友的外交政策是極大的戰略錯誤。
魯哈尼說,伊朗一貫致力于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對伊朗干涉地區事務、干涉阿拉伯國家內政的指責是“毫無根據的”。
資料圖:伊朗總統魯哈尼。
【擴展】
積怨已久 沙伊分歧難彌合
本月4號,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里里在訪問沙特期間宣布辭職,并指責伊朗干涉地區事務,干涉阿拉伯國家內政。同一天,也門胡塞武裝向沙特利雅得國際機場方向發射一枚彈道導彈,多國聯軍經過對導彈殘骸分析后認定,導彈由伊朗制造。伊朗外交部隨后表示,也門武裝組織對沙特發射導彈是“獨立”事件,并不牽涉其他國家。
近期,沙特和伊朗之間的緊張關系再度升級。然而,這并非沙特和伊朗第一次的正面交鋒,作為中東地區的兩大強國,他們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積怨很深。
受宗教、種族、經濟和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沙特和伊朗被視為“宿敵”,長期以來,他們之間矛盾不斷,關系難以調和。近年來,伊朗的實力和地區影響力有所提升,這讓沙特感到威脅。同為地區強國的沙伊兩國,在爭奪地區領導權的過程中,摩擦不斷,關系日趨緊張。
什葉派宗教人士被處死 沙伊斷交
2016年1月2號,沙特以涉嫌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為由處死了47名囚犯,其中包括知名什葉派宗教人士奈米爾,引發伊朗國內什葉派民眾強烈抗議。當晚,伊朗示威者沖擊沙特駐伊朗使領館。隨后,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
持久對抗 沙伊關系影響中東局勢
今年6月,沙特等多國與卡塔爾突然斷交,其直接原因就是卡塔爾近來與伊朗之間關系趨暖,今年5月魯哈尼獲得連任后,卡塔爾曾表示希望與伊朗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卡伊之間的“曖昧”態度,讓沙特等國難以容忍,于是宣布與卡塔爾斷交。
緩和?伊沙互派外交使團未果
9月3號,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稱伊朗和沙特將分別派遣外交使團互訪,但只會到訪各自所在對方國家的原使領館;然而,沙特外交大臣朱拜爾隨后否認了與伊朗進行外交接觸的可能性,兩國的外交使團最終也未能成行,這讓沙特和伊朗趨于緩和的關系再次遇冷。
據《金融時報》網站報道,沙特阿拉伯當局正準備放寬旨在限制外資進入該國股市的監管規定。該國計劃采取這種措施的背景是,沙特阿美公司(Saudi Aramco,即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將在明年IPO(首次公開招股)上市,市場對此交易期盼已久。
外媒稱,胡塞武裝在突襲了沙特南部奈季蘭省的一處軍事基地后獲得了尖端導彈。據法爾斯新聞社2月21日報道,胡塞武裝高級指揮官易卜拉欣·薩達2月21日說:“我們的戰士從沙特南部奈季蘭省的阿卡菲赫軍事基地繳獲了先進的地對地導彈。
一張帥氣的阿拉伯面孔,卻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就是來自沙特的王波,沙特公派中國的第一批留學生。
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中東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熱點。“帶著中國人民對沙特人民的情誼和對發展中沙友好關系的期盼,(我)再次踏上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回望過去,習主席回顧了鄭和下西洋訪沙特,回顧了1990年中沙建交后兩國關系取得的跨越式發展,用了“精彩紛呈”一詞。
一名菲律賓勞工近日在沙特被處決引發輿論關注,菲國副總統比奈5日指責總統阿基諾未根據其建議為這名勞工籌集足夠的“保命錢”。
給中東沖突火上澆油”,德國新聞電視臺4日指出,沙特伊朗的直接沖突可能一觸即發,這給打贏IS的戰爭的前景蒙上陰影。
一名沙特警察當地時間3日晚些時候在被處決的什葉派教士尼米爾的家鄉遭槍擊。據沙特通訊社援引該國東部省一名警方發言人的話報道,沙特安全部隊已經開始調查實施“這些恐怖主義活動”的人。
沙特外長阿德爾·阿祖貝爾表示,所有伊朗外交官必須在48小時內離開沙特。
沙特外長阿德爾·阿祖貝爾表示,所有伊朗外交官必須在48小時內離開沙特。
沙特南部一家醫院發生火災,造成至少25人死亡,107人受傷。沙特民防部門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這一消息并指出……
沙特《利雅得報》25日稱,沙特國王薩勒曼當天在首都利雅得會見美國國務卿克里,就當前的巴以局勢和敘利亞危機交換意見。
沙特《利雅得報》25日稱,沙特國王薩勒曼當天在首都利雅得會見美國國務卿克里,就當前的巴以局勢和敘利亞危機交換意見。
沙特政府斬首28名麥加踩踏事故責任人,理由是“這些人在(朝覲儀式中)沒有遵從指示、管控不力,對國家造成巨大傷害”。
沙特政府斬首28名麥加踩踏事故責任人,理由是“這些人在(朝覲儀式中)沒有遵從指示、管控不力,對國家造成巨大傷害”。
也門部落人士28日說,南部塔伊茲省一個婚禮儀式現場當天遭沙特阿拉伯等國戰機空襲,造成至少35人死亡、40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