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30日13:22 來源:參考消息
資料圖片:圖為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梟龍”戰機。(圖片來源于網絡)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9月27日發表了羅恩·馬修斯和平曉娟的文章,渲染“為什么世界應擔憂中國的軍事出口”。其中提到,中國武器銷售規模正在擴大,其2012年至2016年的對外軍售占同期全球武器銷售總額的6.2%,與2007年至2011年期間相比,軍售規模飆升74%。事實上從2012到2016年,中國的武器出口超越了德國、法國和英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
這并非暫時現象,而是長期趨勢。從2000年到2015年,中國武器出口規模擴大了6.5倍。2016年,中國的武器出口額達21億美元,略低于法國的22億美元,但比英國的14億美元多出許多。中國在2016年全球武器出口市場的份額還遠低于美國的33%,但與俄羅斯(23%)的差距正在縮小,而與法國(6%)、德國(5.6%)和英國(4.6%)的差距已經徹底消失。
報道稱,中國的武器出口一直被認為缺乏全球吸引力,因為過去五年其72%的武器出口只流向三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然而這種說法是不公平的。依賴少數幾個核心客戶,是成熟的武器出口國和“新入場者”的正常做法。
俄羅斯是2012年至2016年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但其70%的對外軍售主要面向四個國家——印度、越南、中國和阿爾及利亞。英國也不例外,其71%的武器出口到印度、美國和沙特阿拉伯(僅沙特一國就占英國2010年至2015年五年軍售總額的一半)。
現在中國已經成功擴大了客戶群,如今在向5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武器,業務覆蓋亞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國的多數客戶的確是發展中國家,例如其三分之二的客戶位于世界上最貧窮的大陸——非洲,它們從中國采購的武器系統大部分是基本的軍事裝備。
但是時代正在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用改進后的國產裝備替換老舊的蘇式裝備,如今正在向泰國、緬甸、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出口現代化裝備,如99式主戰坦克、殲-10戰斗機和元級潛艇。
中國還通過改造、創新和進行系統整合,一心提升技術水平,發展如反艦巡航導彈等性能可靠、富有競爭力的產品。技術水平的進步,再加上相對較低的采購成本,使得中國出口產品性價比越來越高。它們吸引了眼光更高的買家,如今中國25%的客戶屬于中上/較高收入國家行列,如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
中國的武器出口模式主要基于三個原則:有助于接受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干涉接受國的內政。
報道稱,長期以來,北京一直把不干涉原則與軍售聯系起來,因為中國的觀點是,客戶的政治、軍事和人權記錄不屬于合同范圍。這種政策在銷售武器和獲取影響力方面的效率確實無可比擬。這個政策對于過度依賴美國或俄羅斯武器的二級和三級軍事國家來說特別有吸引力。中國武器讓貧窮國家有機會拓展武器來源,在軍事能力方面獲取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并增強對武器禁運的戰略免疫力。
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20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過去5年的軍火貿易創冷戰結束以來的新高,而助推這種增長的主要因素是中東和亞太地區的軍火貿易大幅增加。
外媒稱,美國完全解禁對越南的武器出口,兩國關系將邁入新階段。報道稱,美國要“反超”在歷史上與金蘭灣關系密切的俄羅斯,就要以“解除武器禁運”為見面禮,向國際社會突出美越軍事合作的印象。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俄羅斯計劃在2016年出口超過15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美國“下一個大未來”網站7月9日文章,原題:2025年前中國軍隊將擺脫對俄羅斯技術的依賴 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與國際商務學院助理教授羅伯特·法利撰文稱,中國對俄羅斯武器供應和技術的依賴將在未來10年結束。
今年較早前,中國超過德國躍升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有趣的是,中國的轉變——從2005到2009年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到躋身主要出口國行列——是近幾年的事。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6月3日報道,2013-2014年俄羅斯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地位明顯得到加強,簽訂的合同和一攬子訂單金額大幅增加。在武器出口大國排行榜上,美國高居榜首,占世界軍火市場的份額為29%,俄羅斯為27%,德國7%,中國6%,法國5%。
據俄羅斯衛星網3月27日報道,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資料,中國去年的武器出口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三。對于中國來說,將來的武器出口不是其自身目標,而是北京鞏固其新超級大國聲望與影響力的工具。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3月16日公布的數據,中國已經超過德國和法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法國國際廣播電臺3月16日報道稱,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3月16日公布的數據,中國已經超過德國和法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
【環球軍事報道】據日本《東京新聞》12月17日報道,據悉,日本防衛省正在研究創設對武器出口企業提供金融援助的制度。防衛省正在研究建立根據進口國的要求,派遣退役自衛官等人員,提供訓練、維修和管理等支持的制度。
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貸款規定不能用于購買武器和研究武器開發等,為武器出口開拓道路。
“日本不僅開始出口武器,而且構想還很宏大。日本媒體18日披露,安倍政府將召集東盟各國外交和防務官員舉行以“海洋安全保障”為主要議題的研討會,并推廣日本的防衛裝備。
卡梅倫先前稱對俄出售戰艦后果“不堪設想”。
出口的武器和技術項目包括導彈、飛機及火炮等。
據德國《明鏡》周刊4月23日報道,日前,德國政府正在計劃暫時停止對俄羅斯的武器出口,所涉及到的貿易額高達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31.41億元)。報道稱,今年3月,德國經濟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就曾中止了一批對俄出口的武器訂單,總貿易額同樣高達數十億歐元。
日本政府1日正式決定以“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則”,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日本政府的上述舉動意味著日本放棄長期實施的武器出口禁令,為大幅放寬出口日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打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