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研究成果的工作原理是光子糾纏:兩組光子無論相隔多遠都彼此保持聯系。這樣一來,一組光子向目標方向形成光束,便可同時研究另一組光子(對照組)的特性。
外媒稱,中國國防企業宣布研制出能輕松發現隱形飛機的量子雷達。這種應用量子糾纏原理的雷達與傳統雷達大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未來雷達已于上個月順利通過測試。
據俄羅斯《晨報》10月6日報道稱,中國國家航天局此前宣布將第一枚量子衛星送入軌道,它使用糾纏光子來編譯信號。
中國最新研究成果的工作原理是光子糾纏:兩組光子無論相隔多遠都彼此保持聯系。這樣一來,一組光子向目標方向形成光束,便可同時研究另一組光子(對照組)的特性。
根據對照組的特性可以得知發出的光子是否受到影響。比如,如果發出的光子束遇到阻礙,就會產生脈沖,被對照組吸收,進而導致對照組光子特性(速度、偏振等)的變化。光子相互作用原理不僅讓“看到”隱形戰機或潛艇成為可能,還能幫助雷達避免干擾,哪怕其他目標試圖通過發送假信號來欺騙雷達。
與中國一樣,美國人也能將量子物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在軍事領域。前不久,潛艇使用的量子定位儀在美國獲得專利,它能確定被探測目標的距離和外形。這種儀器對隱藏在北極冰層下的潛艇尤為有用。因為冰阻礙了潛艇和衛星之間的穩定通信,而且北極附近的磁極會使潛艇的導航設備產生誤差。此前,潛艇的安全主要寄希望于容易暴露潛艇位置的聲吶,而現在的光子定位儀則不會被敵人的偵察工具發現。
如今,飛機和潛艇的隱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性能,在戰斗中帶來顯著優勢。誰先看到誰就贏的規律仍然存在。但隨著量子雷達的出現,隱形能力將不復存在。這意味著,戰斗的規模和性質將發生變化。(編譯/賀穎駿)
據外電19日報道,當天從雷達上消失的埃及航空公司MS804航班已墜海。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美國導彈防御局(MDA)3月14日為擬議的遠程識別雷達(LRDR)發布了一份請求信息(RfI),該雷達將提供持續的中途制導彈道導彈防御(BMD)來對抗所有飛行階段的威脅。
盡管衛星塑造了現代生活的幾乎每個方面,可是對許多飛行員而言,自噴氣式飛機首次升空以來,在駕駛艙對雷達和無線電通信的使用幾乎沒什么改變。”那些支持對全球主要航線進行雄心勃勃但潛在成本高昂的調整的人說,雷達造成的低效正讓乘客付出代價。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馬來西亞代交通部長希山慕丁12日表示,馬方已擴大搜索失聯的MH370航班海域,主要集中在南海和馬六甲海峽。”希山慕丁當天表示,馬方已擴大搜索失聯的MH370航班海域,包括南海地區和馬六甲海峽。
馬來西亞空軍司令羅德扎利·達烏德9日說,雷達記錄顯示,馬航失聯客機在失蹤前有折返跡象。羅德扎利說,事發前,相關航空管制區監測中心并沒有收到該航班客機的任何異常信號,但雷達記錄顯示,該客機有調頭飛行跡象,隨后便從雷達上消失。
據日本《讀賣新聞》19日報道,日本防衛省準備研發可以探測隱形戰斗機的雷達,并計劃于10年后投入使用。報道稱,由于中國和俄羅斯正在研發隱形戰斗機,日本防衛省認為有必要加強研發可探測隱形戰斗機的雷達,以加強日本的防空能力。
日本媒體4日還援引日本軍方匿名人士的話說,1月19日,中國空軍與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斗機在釣魚島附近空域數次緊急起飛。日本媒體昨日解釋稱,日本軍艦上一般搭載3種雷達,火控雷達在非戰爭狀態中基本不用,以此來強調中國軍艦的“非常舉措”。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美國空軍計劃對其大約300架第40、42、50、52批次的F-16戰斗機進行延壽和升級,以此作為其F-35A戰斗機足量服役之前的過渡。美國空軍已選擇了洛馬公司作為其F-16延壽及升級工作的總承包商。
據外電19日報道,一架從法國巴黎飛往埃及開羅的客機從雷達上消失,客機上載有58人。
3月21日,北京麗都飯店進行的家屬溝通會上,馬來西亞皇家空軍司令介紹搜救情況。馬來西亞民航局飛行主管AhmadNizar在會上表示,他認為軍方雷達監測到的飛行物很可能就是MH370航班。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今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關于是否分享雷達搜救失聯客機的問題,中方認為,只要對搜尋有利,中方都愿積極合作。洪磊表示,關于馬來西亞方面提出的相關請求,只要對搜尋有利,中方都愿積極合作。
韓國軍方一名高級官員3日說,韓國將在西北部的一座島嶼部署監視雷達,進一步加強對朝鮮半島局勢的監控。這名韓國軍方官員說:“喬桐島被認為是一個薄弱地區,部署雷達能夠加強從島上對朝鮮的監視。
韓國軍方一名高級官員3日說,韓國將在西北部的一座島嶼部署監視雷達,進一步加強對朝鮮半島局勢的監控。這名韓國軍方官員說:“喬桐島被認為是一個薄弱地區,部署雷達能夠加強從島上對朝鮮的監視。
“這是一場賭博,這是破獲整個中國走私集團的機會,但如果何朝輝成功把芯片送往中國,勢必對美國極其不利。路透社稱,據其掌握的資料顯示,從2005年10月到2013年10月,美國政府提出的280起有關武器走私案的法庭記錄,其中70起和伊朗有關,66起同中國相關。
每逢中國在科技方面有重大突破,西方媒體就頻頻稱中國“偷竊美國敏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