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環球網軍事-航空8月11日報道】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8月9日刊登題為《中國組合動力航天飛機可能重置21世紀太空競賽》的報道稱,就在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利用它的可回收火箭吸引眼球之際,中國宣布,它正在研發太空飛行中另一種重量級飛行器:極超音速航天飛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CASTC)將開始研發一種高技術的飛行器,這種飛行器比已經退休的航天飛機更高效,它使用多種動力,能從普通機場起飛,并直線飛入軌道。這種組合動力航天飛機的組合循環發動機將利用渦輪扇發動機或渦輪噴氣發動機讓飛行器從飛機跑道上水平起飛。一旦來到空中,就會轉而使用沖壓發動機。隨著速度增加,又調整為超音速燃燒沖壓式噴氣發動機。在超音速燃燒沖壓式噴氣發動機階段,該組合動力航天飛機將在“近太空”處進入極超音速飛行。“近太空”位于海平面以上20-100公里處。最后,該航天飛機將利用它的火箭發動機飛出“近太空”,進入軌道。
報道稱,中國媒體報道說,CASTC的航天飛機可方便地重復使用,這會大大降低太空發射的成本。
CASTC的工程師張永說,中國將在今后3-5年掌握這種航天飛機的各項技術,該航天飛機將在2030年實現應用。
有趣的是,CASTC另一名工程師楊旸提到,這種航天飛機將讓沒有接受過培訓的人員更容易地進入太空,因為同太空運載火箭相比,這種航天飛機的加速比較平緩,從而會降低宇航員在起飛過程中經受的身體勞損。這意味著,這種航天飛機的某個版本可以用于太空旅游。
報道稱,以報道中的時間表掌握有關的復雜技術是一個極端雄心勃勃的目標。不過,實際上,中國在這一項目所需的很多關鍵技術方面已經是一個世界領導者。2015年,王振國教授因成功研發了一個超音速燃燒沖壓式噴氣發動機而獲得中國航空學界最高獎——“馮如”獎。他的工作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掌握超音速燃燒沖壓式噴氣發動機技術的國家。中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極超音速風洞,它可以用來測試超音速燃燒沖壓式噴氣發動機,而無需在高海拔處進行成本高昂又非常危險的飛行測試。
報道稱,中國已經擁有各種先進的固體燃料和液體燃料太空火箭。甚至中國在歷史上處于弱勢的渦輪發動機技術或許也不成問題。對CASTC來說,最大的挑戰或許在于將所有相關部件整合成一個推進器包,并建造一個足夠輕巧和牢固的機身,以經受住極超音速飛行和重返大氣層帶來的各種考驗。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8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正贏得太空競賽 6月11日,在不起眼的戈壁沙漠,中國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待了15天。但放眼將來,它們無疑是警告信號,預示中國可能超過美國和俄羅斯,成為世界頭號太空強國。
他還說,中國尚未進行過(發射火星探測器)這樣大膽的行動,而無論是印度、美國、俄國還是中國,都有自身優先關注與發展的著重點。如果成功發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將成為繼美國、歐盟和俄國之后第四個成功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航天機構。
俄羅斯計劃在2020年前為本國提供雷達、光學和其他遙感衛星,并不再購買外國衛星的數據。俄羅斯聯邦航天署顧問瓦列里·扎伊奇科稱,俄計劃大幅增加遙感衛星數量——從4顆增至26顆。事實一:中國從首次載人航天到航天員在軌活動比蘇聯快一年。
無論是反映自然之美或戰爭的殘酷,彩色照片都忠實地將畫面永久定格,令人永遠無法忘記。湯普森是七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丈夫死于肺結核,當時她滯留在加州尼波莫的一個遷徙勞工農場。
題:成功探月彰顯中國科技實力 美專家盼理性合作攜手并進 ” 他指出,探索包括月球在內的太空、開展科研和教育是所有科學家的夢想,中國此次探月將使人類對月球環境的了解更進一步。
綜合報道,印度總統穆克吉21日表示,印度今年將啟動首個火星計劃。穆克吉向國會議員表示:“2013年計劃執行多項太空任務,包括啟動印度首個火星計劃及發射首枚導航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