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 題:第二炮兵博士團長周傳剛:10多種創新訓法全軍推廣
他是一名團長,卻屢屢登上高等學府的講臺,圍繞軍事戰略管理侃侃而談,贏得無數將校軍官一片贊譽。
他是一位博士,卻常年沖鋒在信息化戰場上,聚焦能打勝仗攻克重難點課題,10多種創新訓法全軍推廣。
他是周傳剛,第二炮兵某通信團團長。從軍20載,攻讀了工學博士、軍事學博士后,擔任過中隊長、參謀、處長、團長,榮獲“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第二炮兵十大礪劍尖兵”等多項榮譽。
求知若渴的“鉆勁兒”
周傳剛的辦公室,書香滿屋,幾百本藏書無論是厚厚的“大部頭”,還是幾十頁的學習活頁,大多被他翻毛了邊,書中批注密密麻麻。
“嗜書如命,求知若渴。”這是團政委萬晉對他的評價。
2013年5月,周傳剛從第二炮兵機關處長崗位調任通信團團長。臨行前,到一位領導辦公室辭行,站在書柜前挪不動步:“從您這借幾本聯合作戰的書讀讀。”精挑細選,他捧著24本“兵書”如獲至寶:“從小家里人就說‘不走書路,就沒出路’,沒想到讀書還上癮了。”
周傳剛出生在湖北隨州,自幼家境貧寒。他不怕吃糠咽菜、渾身補丁,唯恐無書可讀。憑著這股鉆勁兒,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第二炮兵指揮學院,在這里留下無數精彩:4年求學功課門門優秀、全班首個通過英語六級考試、總分第一考取碩士研究生、年年寒暑假都借住教員宿舍讀書學習……
1999年7月,周傳剛軍校畢業,主動申請到西北高原工作。大漠深處,營盤孤立,他告誡自己:“身在戈壁,思想不能滯后:信息閉塞,知識不能落伍。”半年時間,他把連隊圖書室的書看了個遍,還經常與大學的老師和同學聯系,了解掌握前沿知識。
2002年底,周傳剛調入第二炮兵機關工作。報到當天,他直奔國家圖書館,辦了借書卡,抱回一摞書。不久后,春節放假,他卻貓在國家圖書館里,一待就是7天,記下8萬多字的讀書筆記。
一次,作為信息化參謀的周傳剛參加對抗演練。硝煙四起,戰局瞬變,他運用信息化手段成竹于胸,卻在戰場管控幾個環節卡了殼。
敗在哪里?一連幾天,周傳剛數次復盤戰局,找到致命弱點:精于信息技術,缺乏戰略思維。
隨后,周傳剛報考了北京科技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白天忙工作,夜里研學術,他結合本職工作研究的課題《部隊作戰信息化能力評估研究與實踐》被評為優秀論文,運用部隊訓練成效明顯,成果在全軍“國防信息化與戰略管理論壇”作了交流。
博士畢業當年,周傳剛再攀高峰,進入解放軍通信指揮學院軍事指揮學博士后工作站研究深造,成為第二炮兵機關首位博士后參謀、戰略導彈部隊唯一的博士后團長。
開山劈路的“闖勁兒”
無形戰場,波云詭譎,新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通信戰備規定》成為全新“戰場法則”。參與這部牽引中國軍隊信息化建設轉型建設法規性文件制定的就有周傳剛——編寫組里唯一的基層團長。
重擔千鈞,一名團長何以擔之?周傳剛的“砝碼”,正是他身上那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兒,他牽頭探索的10多項研究成果在全軍推廣,被稱作“創新牌”團長。
前幾年,部隊建設加速發展,多型導彈武器列裝,陣地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卻“一個型號一個樣”,難以形成整體作戰能力。官兵無奈地打比方說:“線有千萬條,就是不結‘網’。”
此后幾個月,周傳剛辦公室里燈火經常通宵達旦,他畫出多型導彈陣地通信綜合服務職能“拓展圖”,編寫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設計規范》,對照打仗要求一條一條梳理,一項一項規范,逐漸統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規模、指標,“方言”變成了“普通話”,部隊戰斗力大幅提升。
在戰略導彈部隊,周傳剛的“四敢作風”頗有名聲: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險灘、敢于破藩籬、敢于擔責任。
那年夏天,一場泥石流災害席卷高原,2000多名火箭兵聞令而動搶險救災,復雜的地理環境讓“順風耳”時斷時續,現場組織通信保障的周傳剛焦頭爛額。
信息時代,通信保障“天天在打仗”。班師回營,周傳剛針對救災行動中60多處薄弱環節,先后20多次深入調研,修訂完善上百份數據資料,規范了14種通信組織指揮關系、6類基本保障行動模塊,明確10類一專多能通信單兵和26類通信裝備編配,一份《非戰爭軍事行動通信能力建設》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成為部隊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指南”。
探路成功,周傳剛又開始嘗試將這些成果向作戰行動延伸,率先在全軍開展無線密碼通信實傳實用,探索“三層四線”“三圖兩表”等通信保障新模式,實現了單電路語音指揮、窄信道數據指揮、大容量網上指揮、常態化聯合指揮“四級跳”,推動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全域懾戰能力大幅提升。這一次,周傳剛戴上一枚沉甸甸的二等功獎章,被第二炮兵樹為“十大礪劍尖兵”。
去年8月,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某作戰實驗室里處處刀光劍影,全軍首屆聯合作戰指揮員培訓進入“紅藍”對抗演練階段。來自三軍精銳部隊的優秀指揮員各展所長,對壘拼殺。擔任“藍軍”參謀長的周傳剛,運用“課目聯動”“回合升級”等模式,頻頻出手、招招“致命”,以全場個人最高分贏得滿堂喝彩。
甩開膀子的“干勁兒”
33歲成博士后、34歲當處長、35歲榮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一路載譽而行,就在周傳剛信心滿滿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一紙命令讓他成了某通信團團長。
從處長到團長,雖是平職調整,卻引來一些議論,有人提醒他:“帶兵責任重,你是博士,年紀又輕,只要不出事,熬著都能等提拔。”周傳剛笑而不語,心中自有打算。
周傳剛先與全團官兵來了一次集體談心。一張嘴,先給自己‘約法三章’:“作為一團之長,我當守土盡責,絕不說空話、不耍花槍、不圖虛名。”話鋒一轉,直入正題:“讀博士時,我印象最深的一課是《混沌與分形》,其中‘萬事相通、追根溯源’的觀點讓我受益匪淺。都說基層瑣事繁忙,但不為打仗的忙都是瞎忙、白忙……”
百端待舉,打仗為先。周傳剛帶領業務骨干奮戰一個多月,繪就一張《團全面抓建概要圖》,“核心能力狀態”“戰斗力等級申報”“年度工作統籌”“日常值班運轉數據分析”等12張圖表,將強軍目標細化到營連排班,落實到一人一崗,形成100多個崗位的戰斗力標準體系,層層有標準,人人有目標。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周傳剛眼中,只要關系“打仗”的事,分毫必究。一次戰斗力等級評定,2名機關股長、3名營連主官被評為“不及格”。黨委會上,周傳剛態度明確,5人均被免職。此事很快“捅”到上級機關,工作組一番調查,離開時帶走一份經驗,推廣了他們抓強軍目標在基層落地生根的做法。(作者 李永飛 陶林 朱麗娜)
據日媒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8日參院全體會議的黨首質詢環節中表示,將謀求3月底前通過包括消費稅再增稅時導入減輕稅率制度的稅制修改相關法案。”
中國駐亞美尼亞大使田二龍、武官李光亞4日在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看望了兩名曾參與蘇軍對日作戰的老戰士西莫諾維奇·哈拉江和葉布拉克相·米高亞羅夫娜,為他們送上慰問品與祝福。田二龍高度評價兩位老戰士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事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積極貢獻,并表示中國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的事跡,感謝他們為世界和平作出的貢獻。
現尋寶隊友火熱招募中,尋寶參與熱線:86038059。【感謝鄭州郵政對本活動的大力支持】
美國軍方估計在烏克蘭東部有大約1.2萬名俄羅斯士兵在幫助親莫斯科武裝分子作戰。
但排除了美國派遣戰斗部隊至伊拉克的可能性。
8月11日,美國海軍駕駛艙的一段視頻錄像,顯示美軍出動“大黃蜂”戰斗機空襲伊拉克北部地區。” 美國國防部表示,華府無意擴大伊拉克空襲行動,僅限保護庫德族半自治區首府阿比爾(Arbil)內的美方人員以及亞茲迪難民。
據外媒報道,荷蘭政府發言人稱,該國首相呂特于當地時間29日致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呼吁烏政府軍停止在馬航MH17客機墜毀地點周邊作戰。荷蘭政府發言人稱,呂特于當地時間29日早致電波羅申科,促請烏克蘭政府方面停止在MH17墜毀地點附近與民間武裝作戰。
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計劃網站5月14日刊登題為《三場戰爭學說》一文,作者為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計劃聯合主管約翰-費弗。奧巴馬2008年繼承的美國是個“行尸走肉般的帝國”,而中國現在充當著上世紀40年代美國扮演的資助者角色。
4月17日晚,藏東南某峽谷,山風陣陣,漆黑幽暗。官兵們依托夜視儀、激光瞄準和測距儀等夜視器材進行抵近偵察、目標跟蹤、協同殲敵等戰術課題的訓練,有效提高了偵察兵夜間作戰水平。
據俄新網22日報道,烏克蘭安全局媒體中心發布消息稱,該局查獲逾100萬枚外國產非法流通子彈,總重達12噸。基于基輔舍甫琴科區法院的判決,烏克蘭安全局工作人員在搜查這一公司的倉庫時沒收了子彈。
據俄新網報道,俄聯邦安全局局長亞歷山大·博爾特尼科夫當地時間8日表示,1000多名俄羅斯公民在國際恐怖組織接受“作戰訓練”。博爾特尼科夫在國家反恐怖委員會會議上說,中東、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和北非發生的事件,越來越多地煽動俄羅斯恐怖主義。
據12月5日《文匯報》報道,香港有一檔“窮富翁大作戰”節目,是讓富裕的有錢人體驗窮人生活。據報道,女富豪莫爾頓是公司行政總裁,平均每周花約75美元(約457元人民幣)買食物,上班日額外花15美元(約91元人民幣)買午餐。
大陸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近日播發演習新聞,臺媒注意到“墻上掛的正是對臺灣的軍用作戰地圖”。臺媒稱,大陸刻意透露對臺軍事演習的信息,“背后意圖值得關注”。據臺灣《聯合報》14日報道,隨著演習總導演一聲令下,解放軍“使命2013B”跨區機動戰役演習在11日拉開序幕。
中國駐利比亞使館以及中國駐敘利亞使館均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目前已經獲悉此事,但無法確定他到底身處何方,使館已經介人調查。北青報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在參加完利比亞內戰之后,王波曾經在今年3月上傳的視頻中表示,自己當時身處敘利亞。
但就該問題的書面答辯中,柯蒂斯則表示:“交還作戰權應不致導致韓國安保危機。如果獲得正式任命,將同韓國政府協商具體計劃、條件及方法,以使作戰權成功交還。對于防衛費分擔協商問題,柯蒂斯說:“我認為韓國需要分擔適當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