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以“關注毒氣戰和細菌戰受害者的未來”為主題的專題圖片展15日在日本東京拉開帷幕。70年前的這一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除了開展日期別具深意,此次圖片展的與眾不同還在于,這是中日雙方首次聯合舉辦的揭露侵華日軍化學戰和細菌戰罪行的展覽,更加系統地還原了日軍實施細菌戰、化學戰的歷史全貌。在開幕儀式上,兩名來自中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日軍遺留毒氣彈受害者講述了他們的痛苦經歷。
這次在東京大田區產業廣場舉辦的圖片展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和日本民間團體共同主辦。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國駐日大使館、日本律師團、日方民間團體等代表出席了開幕式。據主辦方介紹,展覽共展出圖片405張,展板210塊。圖片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大規模研制、生產、使用生化武器的情況以及進行人體活體實驗的暴行,展示了當年遺棄的生化武器至今仍在傷害包括兒童在內的中國平民。展覽也公開了近年來日本律師團等中日兩國和平人士對受害者進行救助的情況,表達兩國人民維護史實、面向未來的共同愿望。
據《環球時報》了解,中方、日方曾分別舉辦過有關日軍實施細菌戰、化學戰罪行的圖片展,但雙方共同舉辦且在東京面向日本民眾展出還是第一次。展覽日方主辦單位是“面向未來的設想——日中友好圖片展”實施委員會,中方協辦單位為吉林省檔案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和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者浙江義烏紀念館。為舉辦此次展覽,日方專門成立了實施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成員除長期支持中國二戰受害者對日民間索賠訴訟的日本律師團外,還有日中友好協會、日本ABC企劃委員會、日本遺棄化武受害者解決網等6家民間團體。
在簡短的開幕儀式上,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慈愛民介紹了舉辦此次展覽的初衷。他說,中日團體共同主辦展覽,絕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向廣大日本民眾揭示歷史真相,擴大彼此共識,努力為增進中日友好、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日方主辦單位有關人士表示,日本社會對侵華日軍犯下的化學戰和細菌戰等罪行知之甚少,希望通過此類展覽活動讓日本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了解當年日軍侵華歷史真相,幫他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促進日中睦鄰友好。
1995年出生的齊齊哈爾市女孩高明是日軍遺留毒氣彈受害者之一。在展覽現場,身體虛弱、神情木訥的她通過援助律師李樓介紹受害經過:她8歲時在土堆上玩耍,不幸觸碰到日軍遺留的毒氣彈,患上綜合毒氣傷害后遺癥,正在成長發育的身體受到巨大傷害,智力也停留在當年?!董h球時報》記者看到,今年20歲的高明身高172厘米,體重卻只有40多公斤,說話聲音小得幾乎聽不到,稱“頭痛、很累,想休息”。20年來一直致力于援助相關受害者的日本律師南典男說,在圖片展開幕的前一天,日中民間人士在東京發起成立了“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受害者援助日中未來和平基金”,該基金的主要用途就是對侵華日軍化武、細菌戰中國受害者進行醫療援助。
展覽15日下午一開幕,就有東京的各方人士前來參觀,其中既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滿臉稚氣的青年學生;既有研究日本侵華戰爭的學者,也有對日軍暴行知之不多的市民。一名日本女青年用“難以置信”形容觀后感受。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第一次用眼睛真切地看到這一切,這不是一般的傷害,而是戰爭的罪惡。舉辦這樣的展覽會使更多人了解真相,反省戰爭,珍愛和平?!痹诂F場留言簿上,一名署名北中的觀眾寫道:“我看了展覽,了解到當年日軍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在日本歷史教科書中有必要寫入這些罪行的內容和細節?,F在安倍政府正試圖通過安保法案,我們必須阻止政府的這一企圖,反省歷史,保證日本永遠不走戰爭之路?!?/p>
15日,臨近黃昏,《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仍有市民走向展館。他們將從這里看到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更能獲得一份觸及靈魂的沉思。(環球時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賈文婷)
10月24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西峽口戰役座談會在西峽縣順利召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歷時最長、犧牲最重,為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機群方隊英姿勃勃,呼嘯著掠過北京上空。碧空如洗,彩虹如練。面容堅毅的一萬多名官兵昂首闊步,接受檢閱。先進的裝備悉數登場,金戈鐵馬,氣勢如虹。中國大閱兵的預演畫面,迅速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持續整整八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一場以弱抗強、由弱轉強和以弱勝強的偉大經典戰爭。這場殘酷漫長的殊死決斗,充分展示了中國古老文明的偉大智慧和中國人民無與倫比的堅韌、奉獻精神,其間發生的無數故事和人物,可歌可泣,可欽可嘆。
飛翔的和平鴿上,我們仿佛看到一批批抗戰勇士義無反顧、浴血奮戰,用血肉和信念筑起對人類和平向往的“不屈翅膀”,“V”字的長城圖案,讓我們仿佛看到了那波瀾壯闊、蕩氣回腸,為國家和民族浴血戰斗的英雄們,為了勝利,筑起一道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血肉長城。
以上就是日本當地今天對“七七事變”紀念日的一個反映。我們今天做這樣的一個節目,真的就是像一開始所說,不是為了記住仇恨,不是為了記住這個戰爭,我們為了捍衛的是和平,歷史是無聲的,但是歷史就在那里。
以上就是日本當地今天對“七七事變”紀念日的一個反映。我們今天做這樣的一個節目,真的就是像一開始所說,不是為了記住仇恨,不是為了記住這個戰爭,我們為了捍衛的是和平,歷史是無聲的,但是歷史就在那里。
紀念抗戰不是為了記住恨,是勿忘自強,歷史無聲但歷史就在那。
1940年2月,萬余日軍發動了對平西根據地的十路圍攻,日軍機欺八路軍沒有防空武器,低空盤旋,扔炸彈,掃射機槍,給十團造成很大傷亡。在紀念館上方的碑地入口處有一座牌樓,上面所刻的“白乙化烈士千古”正是原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蕭克的手筆。
9月3日,洛陽黛眉山景區組織紀念活動,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悼念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無辜同胞,緬懷在戰爭中英勇戰斗、以身殉國的革命先烈。
2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向30名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頒發紀念章并發表重要講話。
70年前,抗日戰爭尚未散盡硝煙;70年后,偉大的中華民族正在昂首走近新時代。8月31日上午,“歷史不容忘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攝影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
在這場中國近代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和對手最兇殘、犧牲最慘重的反侵略戰爭中,中國人民實現了偉大的民族覺醒,迸發出空前的團結抗敵巨大能量,展現出氣貫長虹的抗戰精神,終結了百年來列強侵華的歷史。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8月1日建軍節當天,1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退伍老兵來到洛陽市欒川重渡溝景區,和廣大游客一起重溫歷史,緬懷過去,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孫東寧(63歲)八路軍129師山東縱隊第2旅旅長孫繼先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