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人民軍隊的命脈和靈魂
我軍建設發展正處在由大向強的歷史節點上,肩負著實現強軍目標、支撐強國偉業的時代重任。習主席深刻指出,立理想信念的過程是立人的過程。必須“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有靈魂就是要信念堅定、聽黨指揮。這些指示振聾發聵、立意深邃,警人深思。
人民軍隊的精神旗幟
理想信念就是一面旗幟,“旗幟立起來了,人們才知所趨赴”。
88年前,當南昌城頭的起義槍聲劃破中國漫漫黑夜,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締造的人民軍隊的光榮誕生。自那時起,黨領導這支軍隊南征北戰、縱橫馳騁,從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中國工農紅軍的五次反圍剿,從二萬五千里長征到八年抗日戰爭的勝利,從解放戰爭“橫掃千軍如卷席”的三大戰役到新中國成立,從奏響抗美援朝的凱歌到奪取歷次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的勝利,創下了一系列彪炳世界戰爭史冊的軍事奇跡。改革開放以后,我軍依舊前赴后繼、一往無前,在大漠深處、雪域高原、抗洪大堤、救災現場,處處留下人民子弟兵的熱血和汗水,出色地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使命。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世人不禁感嘆:是什么讓這支軍隊持續迸發出如此驚人的能量?其最深層的內動力源自哪里?
今天,追尋這段歷史軌跡的人們堅信,最終的答案源自最初的樸素理想,在經歷了“啟發和提高指揮員戰斗員的無產階級的覺悟”這一由自在到自為、由自發到自覺的提升過程后,正是堅定的理想信念鑄就和賡續了人民軍隊的輝煌與傳奇。曾經,“紅軍黨內最迫切的問題,要算是教育問題”。正是這個“最迫切的問題”的解決,驅散了縈繞于革命隊伍中“紅旗還能打多久”的思想陰霾,在關鍵時刻向充滿迷茫與困惑的部隊樹立起燈塔一般的共產主義理想。憑借這一理想以及由此生發的堅定不移的信念,一個最初只有50多人的小黨、一支最初只有800多人且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隊伍,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將星星之火催燃成普照東方的絢麗日出,不僅改變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改寫了人類社會的歷史。
歷史是昨天的現實,現實是明天的歷史。翻開人民軍隊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每一幅皆見理想信念之光。
1940年春,愛國僑領陳嘉庚率團回國慰問考察,在重慶受到蔣介石等政要的隆重接待,一日三餐不吝花費巨資。不料卻被陳嘉庚斥作“此等虛浮乏實,與抗戰艱難時際不甚適耳”。來到延安,毛澤東留請陳嘉庚吃飯,地點就在毛澤東的窯洞外,吃飯的桌面坑坑洼洼,上面只有毛澤東自己種的蔬菜和鄰居大娘送來的老母雞。兩頓飯的差別,陳嘉庚深為感慨,發出了“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的肺腑之言。這擲地有聲的話語,滲透洋溢的正是被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譽為“東方魔力”“興國之光”的理想信念的力量!“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
克勞塞維茨曾說:“歷史最能證明精神因素的價值和它們的驚人作用。”云南西北部迪慶州與四川西南部甘孜州毗鄰之處,有一個叫“香格里拉”的地方。這里神秘幽靜且異常美麗,但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山巒峻峭,令人望而卻步,以致人跡罕至,中國工農紅軍卻在長征中徒步穿越了這里。這就是人民軍隊理想信念的力量!“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是人民軍隊建軍治軍最本質的特征,也是我軍與一切舊軍隊的根本區別。
官兵軍旅生活中“精神的太陽”
軍無魂不強,人無魂不立。理想信念不僅以人民軍隊“群體的形式”存在,還以官兵“個體的形式”存在,二者共生共為,相互激發,彼此給力,潤物無聲地發生著作用。
1927年,李大釗在絞刑架下從容赴死:“我告訴你們,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我們已經培養了很多同志,如同紅花的種子,撒遍各地!”李大釗犧牲時,年僅38歲。
1935年,方志敏就義前發出錚錚誓言:“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一年,方志敏年僅36歲。
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董存瑞以身體當支架,手托炸藥包,炸毀了國民黨據守的橋形暗堡,壯烈犧牲。“為了新中國,沖啊!”英雄的遺言感天動地。這一年,董存瑞年僅19歲。
……
回顧這些黨史軍史中的英雄事跡,世人不禁追問,是什么樣的精神堅守,讓李大釗、蕭楚女、瞿秋白、黃繼光等一批又一批革命志士在如此風華正茂的年紀,這樣堅貞不屈、慷慨赴死?“雖千萬人,吾往矣”。答案不言自明。
愛因斯坦曾說,“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
新型人民軍隊誕生、發展、壯大的實踐證明,理想信念是官兵精神世界的“壓艙石”,是官兵奮發進取、犧牲奉獻的“發動機”,是官兵軍旅人生中的“航標燈”。正是因為有了理想信念的強大作用,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在危急關頭能夠把共產黨員動員起來。共產黨員們首先站在隊伍的最前列犧牲了,……因為他們懂得,他們雖然犧牲了,但是他們拯救了后代子孫,拯救了千千萬萬的工人和農民。”
今天,理想信念同樣培育官兵的“精氣神”。人無法單靠理想信念生存,但脫離理想信念也一定活不出滋味。人失去了理想信念,也就失去了對自身存在意義的終極關懷與不懈追求。無論你多么富有、多么靚酷,如果放棄了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就不可能成為馬克思所說的“大寫的人”,就會淪為失去靈魂的軀殼。這正如習主席所深刻詮釋的:“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是革命軍人的靈魂和安身立命之本,是戰勝困難、抵御誘惑的決定性因素”,是流淌于官兵血液、內化為精神世界的政治追求,因而是官兵軍旅生活中永不衰落的太陽——照亮自己,也照亮未來。
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拔足再濯,已非前水”。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自動傳承的,它的形成、確立與鞏固必定是一個固本培元、凝魂聚氣的戰略工程。
有這樣一則寓言——慢些走,請等一等我的靈魂:一群人急匆匆趕路,突然,其中一人停了下來,東張西望、神色焦急,旁人奇怪地問,怎么不走了?他說:走得太快,把靈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一等它。
的確,如今的現代化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有的人精神世界卻日益貧乏,甚至出現一種精神上的病態。理想被欲望吞噬,信念被誘惑動搖,心靈、精神、信仰被物化、被解構、被拋棄。有人形象地將這些現象的深層原因歸結為靈魂無根、心靈空洞、精神缺鈣所致。軍隊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會上的病菌也會千方百計地蔓延到軍隊中來,潛移默化、潛滋暗長,侵蝕著軍隊的肌體和官兵的思想,造成的各類問題積弊更是不容忽視。正如習主席所說的:“現實中一些人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包括腐敗分子,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當年,從古田會議決議到《反對本本主義》,從抗大規定到《青年運動的方向》,從延安整風運動到新式整軍運動等等,無不是從肅清各種錯誤思想破題的,人民軍隊的理想信念以及由此衍生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等,成為我軍發展壯大、無往不勝的精神密碼。當前,習主席嚴肅指出部隊中特別是領導干部在思想政治和作風上存在的10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和深刻教訓,每一個也都與理想信念缺失息息相關,都是因為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出了問題。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堅定官兵理想信念,把握新形勢下鑄魂育人的特點和規律,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成為我軍政治工作的重大時代課題,也是當前固本培元、凝魂聚氣的戰略工程。
讓人年老的不是歲月,而是理想的失去;讓兵變味的不是環境,而是精神的放下。
“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習主席這一形象生動的告誡,鞭辟入里,切中肯綮,發人深省。
理想信念絕不是看不見摸不著、可有可無的東西。盡管我們今天的生活已然是“倉廩實”“衣食足”,但如果不鑄牢強大的精神支柱,物質再豐裕也無濟于事。正所謂“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在這個價值觀念多元多樣多變、思想文化交流交鋒交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激烈激蕩激變的時代,面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這場大考,理想信念只能堅決樹牢、不能有任何懈怠,紅色基因只能代代相傳、不能有任何放棄,優良傳統只能發揚光大、不能有任何弱化,否則就可能在爭奪思想陣地的“上甘嶺戰斗”中失分丟分,甚至敗下陣來。
一位哲人說過,理想如晨星,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理想信念的堅守與傳承,需要用像星光一樣的科學理論來指引我們前行。從思想上理論上情感上認同,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不斷培植“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共同精神家園。惟其如此,科學理論的光輝才能照耀著一代又一代官兵在偉大的強軍征程上建功立業,譜寫新的輝煌!
(南京政治學院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 執筆:段文靈、楊 超)
物質的追求固然必不可少,但是追求物質之后并不能解決人生命中的那種永恒的、內心的、恒定的期待。所以講理想信念,就要分清物質的與精神的追求,要明白后者更崇高、更持久、更恒定。
說話,既是一種思想觀點和能力水平的展現,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和技巧的反映,同時也是一個人立場、態度、方法和感情的表達。
今天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同樣需要在“思齊”和“自省”兩個方面下功夫。這一通知,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發揮反面典型警示震懾作用”的要求,也體現了作風建設中“強化問題導向”的精神。
65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加強自身建設,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書寫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相互激蕩的厚重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一步豐富發展了黨的科學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重要講話,在中原大地持續引發熱烈反響。河南商貿集團辦公室副主任馬冠華對堅定共產黨人理想信念有著切身感受。
讓正確的信仰在新長征的路上閃光,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都風雨不動安如山。
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就是要讓紀律在黨員的心里烙印,讓規矩作為黨員言行的準繩,讓表率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自然發揮。
對于黨員干部來說,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很容易“出軌”。唯有保持初心,踐行信仰,才能在“新長征”路上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對于共產黨員來說,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下都不要忘記自己是共產黨員,永遠保持共產黨員正氣,塑造“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黨性標桿。
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嚴明政治紀律。我黨是一個政黨,作為黨員,遵守政治紀律是根本要求和基本義務,政治紀律事關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更關系黨的興衰成敗、生死存亡。
2013年上半年,經開封市紀委立案調查,查實王占清犯有貪污、受賄、行賄、包養情婦、違反廉潔自律規定、設立“小金庫”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紀委給予王占清開除黨籍、行政開除處分。
要強化黨員管理,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改進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
要強化黨員管理,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改進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
除了記憶中的長征,除了探尋歷史的記憶,除了更深刻地了解長征精神的精髓,更需要讓這種精神從思想化為行動,才能讓長征精神“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