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軍事新聞 > 正文

                中日松山血戰:陣地上盡是被咬下耳朵被摳出眼珠

                2015年05月29日14:07  來源:人民日報

                5034

                  騰沖國殤墓園內一排排陣亡將士墓碑莊嚴肅穆。記者 王 堯攝

                  云之南,國有殤。

                  一條路,一座橋,一條江,一座山……串起滇西紅土地上悲壯的歷史記憶。

                  一

                  從保山出發走老320國道經707往松山,山道狹窄,怪石嶙峋,盤旋顛簸,一步一彈,有記者頓感不適欲嘔。“不顛就不是滇緬公路了。707,不是什么保密單位,因為滇緬公路從昆明到這里正好707公里,就叫707了。”陪同的保山市干部劉云燕說。

                  這是一條血路。東起云南昆明,西至畹町出境,直通緬甸臘戍,全長1000多公里。1937年底開工,短短9個月建成,云南20萬各族人民逢山開路,絕壁架橋,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點點摳出來”,3000多人獻身于此。沒有炸藥,就燒紅巖石再澆上冷水使其迸裂;青壯年多已開赴中原抗日前線,筑路主力多為老人、婦女和小孩。

                  這是一條生路。1940年9月,日軍侵占越南,滇越鐵路中斷,滇緬公路成為唯一一條國際援華物資補給線,被稱為抗戰生命線。生命線上的咽喉——惠通橋,定格在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

                  怒江西岸,正午灼熱的陽光下,1944年滇西反攻時復建的惠通橋空懸江上,紅漆斑駁,鐵索依舊,橋上木板已被抽去,僅留橋塔和橋架。松山遺址管理所工作人員華正波的講述,將我們帶回70多年前那個千鈞一發的時刻。

                  1942年2月,10萬中國遠征軍跨過惠通橋入緬作戰,5月初敗退回國。日寇緊追不舍,5月3日國門畹町淪陷。5月5日的惠通橋上,從怒江西岸去往東岸的車輛排到了幾十公里外,“散兵難民混雜搶行,商車軍車推擁爭道”。中國遠征軍工兵24營少校營長張祖武受命在敵人強占惠通橋時擇機爆破,炸藥已經準備就緒。這時還沒人知道,日軍已經偽裝成難民來到了橋西頭。

                  一個偶然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一輛商車在惠通橋上損壞,車主不服清障調度,被憲兵開槍擊之。橋西頭,日本兵以為事情敗露,開槍射擊。橋東岸的張祖武果斷處置,一聲巨響,惠通橋墜入江中。

                  橋斷后,日軍企圖以橡皮艇強渡怒江,中國遠征軍奮力阻擊。日軍望江興嘆,跨過怒江直逼昆明進攻重慶的計劃破產。中日兩軍開始了長達兩年的隔江對峙,惠通橋西北6公里處的龍陵松山,成為日軍怒江以西最前沿的橋頭堡。

                  二

                  即使是晴天,穿行松山戰場遺址,陰森之感也揮之不去。靜靜佇立的“陸軍第八軍第一百零三師抗戰陣亡將士公墓”,墓碑前的白菊黃菊,隨處可見的交通壕、機槍掩體、暗堡,戰壕、彈坑,懸掛于樹的老照片和文字說明,講解員鮮活的講述……視角和聽覺的強烈沖擊下,我們仿佛嗅到了70多年前那場戰役的血腥味。

                  1944年6月,中國遠征軍第71軍新28師和第8軍前赴后繼對盤踞松山的日軍發起反攻,歷時3個多月,全殲守敵1200多人,中國遠征軍死傷7700多人,敵我傷亡比例達到1∶6.2。這一役,打通了抗戰輸血管滇緬公路,戰局隨之逆轉。

                  代價如此慘重,皆因日軍經過兩年的苦心經營,已經將松山建成了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永久性防御陸地”。駐守松山的56師團113聯隊多為來自日本九州的礦工,他們在子高地挖山洞,修工事,建成了母堡、掩體、貓耳洞、單兵坑、戰壕等堅固工事。這支部隊在這里實現了“水、電、路、通信”四通,設立了慰安所,還到處燒殺淫掠,據說許多部隊要與之換防,都被拒絕了,他們把這里視作“天堂”。

                  最終松山還是成了侵略者的葬身之地。由于敵堡堅固如銅墻鐵壁,使用飛機、重炮、敢死隊爆破均不奏效。最后,中國遠征軍決定采取坑道作業。工兵輪班在敵堡下方開鑿兩條隧道,填入3噸炸藥,將兩座敵堡引爆,拿下了子高地。此后,日軍組織敢死隊瘋狂反撲,雙方開始近戰肉搏。在一個名為馬槽洼頭的小山頭,我們看到一處文字說明,“……過后清理戰場,敵我雙方纏斗撕咬,死在一起的士兵就有62對,陣地上被咬掉的耳朵、被摳出的眼珠和被扯出的腸子隨處可見,后人將此山頭改名為‘肉搏山’”。

                  激戰過后的松山,尸橫遍野,一片焦土。此后多年,附近村民不時發現白骨和銹跡斑斑的武器殘片。由于地處偏遠,未經開發,松山抗日戰場遺址保存相對完好,近年龍陵縣政府修起了木質棧道,方便游客從上到下瀏覽各處戰爭遺跡景觀,避免游客踩踏對遺跡造成的破壞。

                  夏裝士兵方陣、娃娃兵方陣、女兵方陣、在世老兵方陣、將軍方陣……松山子高地南側,402名中國遠征軍將士,面朝主峰方向,分列為12個方陣靜靜佇立。這一形神兼備的雕塑群2013年由雕塑家李春華創作并捐贈。殘陽如血,松濤陣陣,我們徜徉其中,耳邊仿佛響起了廝殺聲……

                  三

                  騰沖,國殤墓園忠烈祠,黑色石板上鐫刻著收復騰沖戰役中20集團軍9000多陣亡將士的姓名。我們列隊向英靈三鞠躬,依次獻上黃菊。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開始騰沖反攻戰。8月14日,突進市區,展開激烈巷戰。20集團軍會戰概要這樣記載:“攻城戰役,尺寸必爭,處處激戰,我敵肉搏,山川震眩,聲動江河,勢如雷電,尸填街巷,血滿城垣”,經42天的“焦土”之戰,全殲守敵,光復騰沖。1945年7月7日在騰沖城西來鳳山下和疊水河畔建成國殤墓園。

                  二等兵楊忠金,二等兵周榮華,少尉祝德利……忠烈祠后的小山坡上,按當時的戰斗序列整齊排列著3000多名士兵的墓碑,墓碑上刻著姓名及軍銜,每個墓碑旁插著一朵紅花,鮮紅如血……拾級而上,20集團軍陣亡烈士紀念塔如一柄利劍刺向天空,塔基上民族英雄四個字分外醒目。

                  2014年6月,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抗日陣亡將士部分遺骸歸葬國殤墓園,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紀念碑等新建筑也在國殤墓園落成。紀念碑前,游客絡繹不絕,來自四川成都的李榮秀女士對同伴說:“戴安瀾將軍,腹部中彈,沒有藥,最后是被抬回國的……”

                  1937年7月7日、1942年5月、1945年8月15日……步入毗鄰國殤墓園的滇西抗戰紀念館,大廳地面上一連串的數字仿佛時間的腳印,往事紛至沓來。大廳三面墻壁上矩陣式排列的1000多頂中國遠征軍頭盔象征著10萬遠征軍不屈的靈魂。“你看有的頭盔上有彈孔,有的被漆成了紅色,那是當地人曾經把它改造成了摩托車頭盔。”云南民間收藏家段生馗告訴我們,這些頭盔都是他從當地老鄉家收集來的,滇西抗戰紀念館目前展出的1萬多件實物,幾乎都來自他的收藏,還有10萬件滇緬抗戰的藏品放在紀念館地下的倉庫。原本在銀行工作的段生馗是騰沖人,30多年來為了收集抗戰文物歷經艱辛,幾乎傾家蕩產。“70多年前那場戰爭的遺留物品,頭盔啊,子彈啊,都是我們小時候的‘玩具’,對那段歷史卻幾乎一無所知。后來年歲愈長,對那段被湮沒的歷史愈有興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憑吊英烈,緬懷英靈。如果我的付出,能夠對世人了解那段歷史有幫助,我一點也不后悔。”段生馗說。(王堯)

                文章關鍵詞:遠征軍;日軍;騰沖國殤墓園;入緬作戰;惠通橋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外媒稱海軍陸戰隊將成"遠征軍" 專家否認

                  近日,中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場機動距離近6000公里的演練引發外媒高度關注。但中國海軍陸戰隊不會成為類似西方的“遠征軍”,而是會參與聯合國旗幟下的維和、維穩任務。尹卓表示,海軍陸戰隊除了進行兩棲作戰外,還可以執行反恐、海外作戰等任務,是一支“尖刀部隊”。

                • 中國遠征軍老兵劉中柱回憶松山之戰

                  1941年,21歲的青年劉中柱還在重慶當印刷工人,日本法西斯的鐵蹄雖未踏上戰時陪都的土地,但密集的戰略轟炸使重慶人民飽受巨大苦痛,劉中柱的不少工友被炸死。

                • 臺灣迎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英靈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軍方27日下午迎回當年在印度、緬甸作戰的中國遠征軍英靈牌位。

                • “仁安羌之役”英國老兵:感謝中國人的救命之恩

                  據臺灣ETtoday新聞網報道,曾參與1942年“仁安羌之役”、現年94歲高齡9的英國退伍陸軍上尉費茨派垂克,當地時間14日拜會臺灣地區“駐英代表”沈呂巡,感謝中國遠征軍對英軍的救命之恩;這位二戰老兵今年也將訪臺,希望與臺灣年輕世代分享此段歷史。

                • 中國遠征軍戰士客死他鄉 其子將墓前土運回家鄉

                  中國遠征軍戰士客死他鄉,70多年后,兒子將他墓前泥土運到安徽安葬  就在王云龍尋找父親的時候;另一個人也在尋找蕭竹青,他就是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王云龍原名蕭武枕,他1歲時,父親蕭竹青作為中國駐印遠征軍一員,在中、印、緬邊境負責維修史迪威公路。

                • 中國600遠征軍遺骸歸國安葬 9旬老兵迎接

                  中國遠征軍老兵來參加活動。遠征軍陣亡將士紀念塔。這一天,600多名中國遠征軍抗日將士“回家”了,70年前他們出國遠征,抗擊日寇血灑緬甸,忠魂難歸故國。從探尋遠征軍墓地遺址,到發掘遺骸,再到護送遺骸歸國,戈叔亞參與了迎回緬甸南坎遠征軍遺骸的行動。

                • 中國600遠征軍遺骸歸國安葬

                  歸葬于騰沖國殤墓園的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墓,終于落葉歸根。

                • 中國600遠征軍遺骸歸國安葬 9旬老兵赴墓園迎接

                  中國遠征軍老兵來參加活動。遠征軍陣亡將士紀念塔。這一天,600多名中國遠征軍抗日將士“回家”了,70年前他們出國遠征,抗擊日寇血灑緬甸,忠魂難歸故國。從探尋遠征軍墓地遺址,到發掘遺骸,再到護送遺骸歸國,戈叔亞參與了迎回緬甸南坎遠征軍遺骸的行動。

                • 貴州九旬老人劉福昌守護紅軍烈士陵園43年

                  頭裹白毛巾,腳穿解放鞋,手拿竹掃帚,43個春秋如一日,每天穿梭于72級臺階間,打掃枯枝散葉兩次……10月20日清晨,當記者見到劉福昌老人的時候,他剛打掃完紅軍烈士陵園回到家里。

                • 黨報: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勝利者

                  以巨大的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激情无码久久|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午夜一级黄色片| 黑猫福利精品第一视频| 天天爽夜夜爽每晚高澡|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又大又粗又爽的三级小视频| 香港三级理论在线影院|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黄色片免费网站|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 日本免费人成黄页网观看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天天天天夜夜夜夜爱爱爱爱|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爽爽爽爽爽爽爽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98色在线|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www.av片| 好男人社区神马在线观看www| 久久人人做人人玩人精品|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 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杨幂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