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艱險,挑戰極限。北海艦隊某防險救生支隊組織300米飽和潛水試驗,創造了水下330.2米的全國巡潛紀錄。 馮燕斌攝
核潛艇,大國佩劍,出鞘驚天。
4月1日,記者走進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基地領導給記者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年春節期間,戰備訓練一刻不曾停歇,“水下先鋒艇”官兵依舊堅守在戰位。艇上有3名普通而又特殊的兵:輔機兵金勝、主機兵裴金鑫、空調兵陳超。
說他們特殊,是因為這3名戰士都是“潛艇兵名人”的后代:金勝的父親金國祥是先鋒艇原機電長,裴金鑫的父親裴洪軍是原舵信班班長,陳超的父親陳志平是原動力長,金國祥和陳志平還是參加首次90晝夜長航的功臣。
因為外出駐訓,這3名戰士較長時間沒回過家。就為仨人過年休假的事,艇政委柳本才此前曾反復思量:他們的父輩為艇隊奉獻了一輩子,如今退休回家了,再不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于是,他原本打算讓3人中年齡最小的陳超回家過年。不曾想,還沒等找陳超談,剛剛退休的陳志平電話就打到了艇隊:“軍人擔負保衛國家安全的重任,越是過節越不能放松警惕。就讓陳超替我為祖國守歲吧。”
當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金勝在日記中寫道:“爸,以前經常聽你們講為祖國守歲的故事,現在輪到自己更覺得光榮。或許從出生那天起,我們的血管里就流淌著為國奉獻的血,那是‘先鋒人’留給我們最深的‘胎記’……”
正在艇上忙碌著的裴金鑫對記者說:“不好好在艇上干工作,日后怎么好意思見老爹!”曾經在艇隊戰斗過16年的老一代操舵兵裴洪軍,是一名出色的舵手。說起父輩們曾經的故事,裴金鑫如數家珍:那年初冬,一艘核潛艇悄然駛出港口,一個猛子潛入深海,開始了我國核潛艇首次最大自給力的考核試驗。
空氣、水、陽光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50天、60天……首先是用水成了難題,隨后是艇員們的體質明顯下降,剛開始全艇人員一頓飯能吃下幾十公斤米,可后來連一半都吃不下。
日歷一張張翻過,晝夜一次次輪回。第70天到了,超過了某國核潛艇67天的長航紀錄。是到此為止還是繼續前行?艇黨委做了一次“民意測驗”,結果艇員們異口同聲:縱有千難萬險,也要勇往直前,為國爭光!就這樣,他們創造了中國核潛艇一次海上航行時間最長紀錄。當年,該艇被中央軍委授予“水下先鋒艇”榮譽稱號。
如今,聽著這些故事長大的裴金鑫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主機兵。在某型艇首次潛水訓練中,小裴在檢查管路時突然發現,主循環水泵滑油冷卻器海水管路下方滲出水跡。為了判斷海水是否滲漏,他用舌頭反復嘗這種油水混合物。經過連續排查,小裴終于發現了故障點并及時上報。經過緊急搶修后,潛艇繼續下潛到預定深度,順利完成試驗項目。
前不久,艦隊組織全訓考核,“水下先鋒艇”官兵連續奮戰80多個小時,圓滿完成了攻防作戰、突破和布雷等多個考核項目,以全優成績取得挺進深藍的通行證。然而,就在返航時,刺耳的戰斗警報突然響起。“波紋管爆裂!大量蒸汽泄漏!”艇長吳昌弟話音剛落,全艇官兵睜大布滿血絲的雙眼迅速沖向戰位。“潛艇緊急上浮……”隨著一連串口令相繼傳出,一場沒有預先號令的損管演練,讓官兵再次經受了嚴峻考驗。
利劍在弦,蓄勢待天狼。一代代潛艇官兵的熱血與生命,始終在為能打仗、打勝仗而燃燒,從而鑄就了“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能打勝仗的過硬本領、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舍生忘死的奉獻精神”的“核潛艇精神”。(記者 賽宗寶 王凌碩 通訊員 于 航)
這時,張晉城快速請示上級后,帶領連隊另外8人攜帶橡皮舟、救生衣等救護器材,緊急趕往事發地點。張晉城趕到后,立即與醫務人員一起,清理老人口腔、鼻孔等部位的堵塞物,然后為老人換上大衣。老人清醒后,現場官兵仔細詢問,幫助解開心結,并及時聯系家人將她接走。
作為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我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軍的建設發展歷來備受關注。
據韓聯社1月13日報道,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以后,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升溫,韓國1000余名官兵申請延期退伍。
在一處廠房掩埋區域救援官兵定點成功搶救出廠主被掩埋的現金和支票金額近200萬元。
7月24日,武警河南總隊鶴壁支隊直屬大隊組織官兵進行戶外實戰演練。針對夏季炎熱天氣,該大隊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訓練計劃,不斷強化部隊戰術,鍛煉官兵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快速反應、快速出擊、快速制勝和執行急難險重任務的綜合實戰能力。
俄羅斯一營房12日晚坍塌,死亡人數升至23人,42名官兵全被找到。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俄羅斯第242空降部隊訓練中心的一幢營房12日晚坍塌,死亡人數已升至23人,坍塌物下的42名官兵已被全部找到。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在鄂木斯克軍營坍塌事件中受傷的官兵將被飛機送往莫斯科接受治療,醫護人員已為他們做好運送準備。
——2003年4月,向聯合國剛果(金)特派團派出由175名官兵組成的工兵分隊和由43名官兵組成的醫療分隊,將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維和分隊擴展到醫療領域。——2014年10月,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與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和瑞典伯納德特學院,在北京共同舉辦“和平行動挑戰論壇”國際維和年會。
一邊是老部下的調動請求,一邊是改善官兵伙食質量的急迫需求。在選擇面前,剛剛走馬上任的海南某預備役團團長高勁松不調司機調廚師的做法被官兵傳為美談。“調個老部下來團里工作,雖說不是件難事,但我作為領導干部,不能當了官就忘了自己是誰。
——三談認真學習貫徹習主席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重要講話 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鍛造宏大的高素質軍事人才方陣,不會一蹴而就,不容一絲懈怠。
五談扎實開展“學習踐行強軍目標、做新一代革命軍人”主題教育活動 今天,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要傳承我軍優良傳統,賡續我軍紅色血脈,保持我軍宗旨本色,引導官兵做到情趣高尚、品行端正,成為有高尚品德的革命軍人。
3月下旬,第13集團軍某團“紅三連”官兵進行障礙訓練。該團堅持從難從嚴組織部隊訓練,錘煉官兵打仗本領。于煒彬 攝
11月中旬,筆者從西藏日喀則軍分區獲悉,他們前不久組織的高原軍事比武競賽決賽中,參賽官兵在嚴寒、缺氧等條件下激烈角逐,刷新了16項軍分區高原訓練紀錄。該軍分區領導介紹說,他們緊貼實戰開展群眾性練兵活動,探索改進比武形式,有效提升了部隊戰斗力。
記者8日凌晨從十四集團軍獲悉,7日21時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發生6.6級地震后,該集團軍立即啟動救災預導,出動1250名官兵緊急趕赴災區救援。記者7日23時許在云南預備役師部見到,師部燈火輝煌,救援車輛不斷駛出大門,趕赴災區。
目前,該集團軍己出動1250名官兵緊急趕赴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