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文秀繪
前段時間,“duang體”“任性體”等網絡微語言在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上火了一把。以短小精悍的微文化為特征的“微時代”,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認知和表達方式:一條微博可以讓某個人在一夜之間“爆紅”,一句吐槽也可能引發成千上萬網民參與網絡“口水仗”……
如何面對微時代海量卻又碎片化的信息?令人遺憾的是,在某些信息明顯有悖常理常態、真實性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很多網民卻無暇、無力甚至無心求證,在網絡上盲目轉帖、跟帖,成了謠言擴散的“助推器”。特別是一些別有用心的網絡“大V”,編造散播諸如“雷鋒奢侈生活情節”“張海迪是外國國籍”等網絡謠言,更是給網絡輿論場帶來極大的干擾。盡管這些披著“大V”外衣的“大謠”最終或是被揭穿了老底,或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其策劃傳播的一些謠言,卻由于很多網民的“隨手”轉發至今仍謬種流傳、余毒未消。
“微”言之中有大義,言“微”同樣不可任性。微時代的種種考驗,對網友特別是青年官兵的“微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學會化“簡”為“繁”。微時代,傳播平臺多受字數限制,網友多受閱讀時間限制,不大可能獲得析事明理所必需的充分信息,只言片語中多是簡單的判定、偏執的態度和武斷的結論。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查一些背景資料,多做一些邏輯推導,而不能思想懶惰——先是不肯深入思考,繼而完全喪失了深入思考的能力,這是非常危險的。
要學會變“快”為“慢”。微時代,快速而密集傳播的碎片化信息,飄忽不定的興趣點,都會讓人有種被網絡裹挾著四處奔忙的感覺。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早些年在研究電視對受眾的影響時提出了“快思手”的概念,批評電視令其受眾在洶涌而至的畫面前,只會以“快速的固有的思維”進行論證,最終淪為平庸的“沙發土豆”。微時代要防止變異為“快思手”,就要克服為了上網而上網的毛病,上網則需要預有規劃,心無旁騖,切實把網絡當成汲取知識、錘煉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消磨時光的玩物。
要學會化“熱”為“冷”。我們迎來了微時代,人人都持有自媒體“麥克風”;同時,我們又無法回避社會轉型發展過程中矛盾集中呈現的階段性特點,二者疊加令網絡的放大效應更加明顯。不少網民一遇到網絡熱點就頭腦發熱、情緒暴躁,以為看到了一些目擊者的隨手拍或是個別專家的快評論,自己就完全了解事件的真相了,就“正義感”爆棚、“網怒癥”發作。事實上,越是“熱”事件,越要“冷”處理,學會從全局看問題,從細微處辨真偽,防止以偏概全,武斷下結論。
微時代,信息在以光速傳播,而大多數人“微素質”的提升卻是緩慢的,甚至缺席了。補上培育科學處理信息與理性推理思維的媒介素養這一課,對我們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至關重要。形象一點講,微時代,更需要我們強化合理拼綴碎片化信息的能力,在網絡世界里多些冷靜、多些耐心、多些思考,而不是急著表態、投票和站隊。(殷齊鵬)
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生動地講,“現在高級領導同志,甚至中級領導同志都有一種感覺,沒有報紙便不好辦事”。
在這人聲鼎沸的言論廣場上,多一點自律,多一點開放,多一點包容,我們才能不負時代的饋贈,也才能經受起來自現代化的檢閱 “看羊年春晚,最累的是手。身處“新集體生活”這個社會轉型的實驗場,多一點自律,多一點開放,多一點包容,我們才能不負時代的饋贈,也才能經受起來自現代化的檢閱。
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24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劉云山在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并參觀了網絡安全公眾體驗展。
把握好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最關鍵的是要有“陣地不能丟”的憂患意識,有“興利除弊”的媒介素養,有“能力升級”的創新精神 上世紀30年代,電影剛剛在中國小成氣候,上海電影界形勢復雜,黨內不少同志主張不要去蹚這潭渾水。將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發展為社會進步的助推器、實現夢想的力量源,我們應該有這個心氣兒,更應該有這種能力和作為。
據記者了解,平臺在運行過程中由千龍網負責內容搭建;搜狗負責數據整合;新浪微博、搜狐、網易、百度提供辟謠信息。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網絡信息服務管理處處長陳華介紹,建設聯合辟謠平臺是北京市開展打擊網絡謠言專項行動的重要舉措。
對領導干部來說,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學會和媒體,包括新媒體打交道,即盡快提升智商、情商和媒商。近年來屢屢出現的“雷人官話”現象,折射出部分官員媒介素養缺失、執政理念失范。
27歲男子王明創辦“耽美小說網”,傳播1200余篇描寫男同性戀情的小說。依筆者之見,警惕“色情寫手”年輕化,需從提高青少年媒介素養入手,強化青少年自身,才能百“毒”不侵。在網絡時代中,既然不能徹底扭轉社會的不良取向,每一個公民卻可以從自身做起,提高媒介素養。
近日,某短視頻平臺,一名叫“吃貨鳳姐”的女主播,上傳了大量視頻作品,其中不乏表演生吃奇特物品的內容,如活吞金魚、生吃面包蟲、燈泡、仙人掌等。
數字生活需要用規則來看護,無論這一規則是關于人與人如何相處,還是虛擬與現實之間如何切換、傳統行業與新興技術之間如何融通。
網民對于各項網絡治理行動總體表示關注,百度以“網絡治理”為關鍵詞的相關搜索結果有近50萬條,新浪微博相關帖文近350萬條。不同社會學、人口學背景的網民對各項網絡治理行動的支持度并沒有表現出明顯差別。
新興媒體不僅給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變化,而且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乃至國際關系等各方面產生了廣泛影響。
對此,早在今年2月份,中央便成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深刻顯示出了國家在保障網絡安全方面的頂層設計意志和堅強治理決心。在具體措施上,當以持續推動網絡法治、增強網民安全意識和加大媒體宣傳力度等方面,作為推進網絡安全建設和治理主干道。
2011年7月17日下午,在熱烈的掌聲中,“黃河野人”、“寒江雪”兩位網友,為鄭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正式行文批準成立的“中共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政府媒體網絡事項督辦中心”(ZZIC),揭開了紅蓋頭。而截止6月底,作為鄭州市委、市政府網絡新聞發言人的ZZIC共受理網絡媒體反映事項14063件,辦結回復13563件,辦結回復率96.4%,成為網友心中的“金牌網友”。
6月19日上午,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董關鵬受邀為新鄉縣700多名副科級以上干部講授“新聞課”,旨在提高領導干部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董關鵬建議,各級領導干部要善于與媒體記者打交道,要樂于、善于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
還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出現信息真假難辨、輿論容易形成“一邊倒”的原因,還在于中國人喜歡“圍觀”,“很多人不是在發出聲音,而是在發泄情緒”。西部一省委宣傳部機關黨委書記認為,目前互聯網也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她所在的省至少有5個以上部門在管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