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無人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微電子、計算機、通訊和互聯網技術的長足進步,無人化作戰武器系統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美國、俄羅斯、法國、以色列等國都在爭先恐后地發展無人作戰平臺。當今,無人化作戰系統呈現信息化、隱形化、微型化和直接作戰的發展趨勢。
作為軍事大國,美國無人機系統的發展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機型和種類是世界上最多的,裝備了6000余架各型無人機,而且其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迄今為止,美軍無人機已經歷了越南戰爭、中東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反恐戰爭及伊拉克戰爭的實戰考驗,卓有成效地執行了包括偵察、監視和對地攻擊在內的多種軍事任務。
無人機是1917年英國首先研制成功的。雖然問世已久,但真正投入實戰的早期使用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無人機最早在戰爭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是以色列人在1982年的貝卡谷地之戰中創造的。戰爭中,以色列使用了自己研制的“猛犬”、“偵察兵”無人機作為誘餌,進入貝卡谷地上空引誘敘利亞的薩姆-6防空導彈開火,同時測定了薩姆-6導彈雷達的諸多參數,根據這些參數,對敘利亞防空陣地進行無線電壓制,取得了一邊倒的戰績。僅用短短6分鐘,敘軍的19個“薩姆”導彈陣地便化為烏有。貝卡谷地之戰,可以說是第一次展示了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發揮的作用,使人們充分認識到無人機的作戰價值和發展潛力。
無人機在反恐戰爭中為美軍立下過赫赫戰功,無人機攻擊作戰使美國的反恐戰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裝備了先進傳感器、“地獄火”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的無人機在阿富汗上空執行巡邏任務,對隱藏在巴基斯坦部分地區、也門和索馬里的恐怖分子進行致命打擊,并幫助北約打擊利比亞的卡扎菲部隊。對列入中情局和特種作戰司令部死亡名單的恐怖主義領導人,無人機操作員能在數百甚至數千公里外的屏幕前,在對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發動襲擊。
目前,無人機的發展最快、最完善和最全面,并廣泛應用于各種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未來將是空中作戰的主角之一。美國空軍非常看好無人機作戰系統,如聯合無人作戰飛機、無人戰斗旋翼機和各種其他無人飛行器在未來戰場的殺傷作用。因此,新一代無人機的設計和研發將受到高度重視。(韓剛)
盡管行業應用場景越來越多,懸在無人機產業頭頂上的烏云,是一直未有定論的無人機監管和標準等相關法律法規。上面提到的中國AOPA,全稱為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是民航局旗下被授權管理無人機相關行業的機構。
11月26日,以色列航空工業協會的“超級蒼鷺”HF無人機在里雄萊錫安舉行的2014年度無人機展會上展出。國際無人機系統協會2014年度展會26日在以色列里雄萊錫安市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40余家企業展示了多種無人機系統產品。
【環球網綜合報道】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月13日援引時事通訊社11日的報道稱,日本防衛省官員表示有意購買波音公司旗下的因西圖公司生產的“整合者”無人偵察機,即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海軍的RQ-21A無人機。
美國《航空周刊》認為,“利劍”亮相,表明中國旨在證明自己的“軍事技術正在趕超西方”。” 美國蒂爾戰略預測公司分析師司登猜測,中國一定是參照了一些“成熟的無人機設計”,進而在無人機的指揮控制和操作概念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站報道,越南正在考慮購買包括先進無人航空系統在內的以色列裝備,候選含以色列航宇工業(IAI)公司研制的“蒼鷺”(Heron)1海上監視無人機。“蒼鷺”1現裝備以色列空軍,裝備埃爾塔系統公司研制的搜索雷達和光電傳感器。
MQ-4C本次在空中管制區飛行了80分鐘,由位于地面的美國海軍和諾·格公司工作人員進行控制,最高飛行高度20000英尺(約6096米)。MQ-4C“特里同”無人機可為艦隊提供改變戰局的能力,其具備在海上或近海地區進行ISR數據收集和分發的能力。
美國曾公布一款“太陽鷹”無人機,能在空中連續飛行五年不用落地,并在6萬英尺(約18.29千米)以上的高度完成通信、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鑒于小型無人機具有隱蔽、飛行高度低、非金屬材料特性,難以被觀察識別和監視發現,美國對無人機恐怖襲擊的擔憂與日俱增。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由美國海軍開發的“長釘”導彈重量只有5磅,與此前由無人機攜帶的100磅“地獄火”導彈相比,十分輕巧,但依舊保持了很高的打擊精度。負責監管該導彈的美國軍官奧尼爾稱“長釘”導彈是“世界上最小的導彈”。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4年2月14日報道,2月12日,俄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重申,將在2020年前為陸海空三軍投資100億美元用于開發并采購無人機系統,俄新社報道了這一消息。紹伊古表示,目前俄羅斯軍方擁有近500套無人機平臺,可執行監視、偵察、以及信號中繼等任務。
據英國飛行國際2014年1月7日消息,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IAI)向印度交付追加的15架“蒼鷺”(Heron)無人機將是配有改進任務載荷的升級版。
據美國《時代》周刊11月8日報道,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近日發布了將無人機系統整合至國家空域系統的最初路線圖。
美國海軍最新型無人情報、監視、偵察飛機平臺MQ-4C“特里同”號無人機系統于5月22日在美國加州帕姆達爾成功首飛。該無人機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生產,此次首飛成功標志著對其未來作戰能力的一系列驗證測試工作正式啟動。
“尖兵之翼——第四屆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 6月5日將在北京展覽館開幕,來自國內外70余家單位將展示60余架無人機整機及相關技術產品。展覽期間舉辦的“尖兵之翼”學術大會在“無人機的創新與發展”主題下更聚焦于“無人機的應用新思路”。
微型無人機的界定是重量不超過7千克的無人機;“視距內運行”,則是指飛行范圍在目視距離半徑500米內、相對高度低于120米范圍內。也就是說,駕駛無人機,室內無需“執照”;在人煙稀少、空曠的非人口稠密區進行試驗無需“執照”。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印度國防部將批準陸軍一項提案,為陸軍所有的步兵營和機械化營裝備共計1800架小型無人機,用于更深入的戰場探測。這些編隊將納入到印度陸軍所有的步兵營及機械化營,目前這些部隊主要依靠其他部隊的“蒼鷺”、“搜索者”等遠程無人機獲取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