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俄德法烏四國領導人簽署新明斯克協議以來,烏克蘭東部局勢漸趨平靜。然而,美軍傘兵日前“突降”烏克蘭,卻“吹皺”了烏局勢這方已趨于平靜的“池水”。
4月20日,代號為“無畏守護者-2015”的烏美聯合軍演在烏西部利沃夫州舉行。在長達半年的聯演期間,290名美軍傘兵將對烏克蘭國民近衛軍的900人進行培訓。
這次擔負施訓和主導演練的美軍部隊來頭不小。眾所周知,傘兵部隊實質上是以傘降或機降方式深入敵后、擔負高危作戰任務的特種部隊,在體能、戰術、耐力和野外生存等方面的素質相當了得。更何況,這些傘兵隸屬美軍久經沙場的第173空降旅。該部現常駐意大利的維琴察基地,對外稱“美國陸軍南部歐洲特遣隊”。它是美國陸軍史上組建的首個獨立空降旅,創建之初即定位為“快速反應部隊”,并屢次充當重大戰事的急先鋒:作為首支赴越南作戰的美軍地面部隊,它實施了越戰中美軍唯一一次傘降作戰;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它又成為首支開進伊北部的美軍作戰部隊。
而接受培訓的900名烏軍戰斗人員也“非同一般”。盡管他們均來自去年4月才剛剛組建的烏克蘭國民近衛軍,說起來像是非正式武裝,可實際上,這支部隊是烏當局因“不放心”政府軍而招募的專門對付反政府武裝的“新軍”。由于成員多系自發入伍,這支部隊集中了不少仇視俄羅斯族的極端民族主義者。
不少軍事觀察家指出,“無畏守護者-2015”聯演的重頭戲,是美方對烏方進行的城市作戰、敵后醫療和通訊、炮擊躲避等課目的培訓,而這些無疑都是針對烏東部作戰特點設定的。此外,聯合軍演結束后,美軍傘兵將把攜帶的裝備留給受訓人員。可以想象,烏克蘭國民近衛軍這支“頭腦上可靠、精神上狂熱”的武裝力量,若能與美式先進武器和作戰理念有效結合,很可能在烏克蘭東部地區上演當代版本的“蛙跳”戰術乃至“斬首”行動。
不出意外,美國的這一舉動深深觸動了俄羅斯的神經。美國傘兵進入烏克蘭的同時,俄方即發出警告,認為美國此舉邁出了其對烏提供武器的第一步,是對新明斯克協議的公然違反,俄方將“作出嚴厲反應”。
烏克蘭危機至今已經持續一年有余。關于這場危機的根源,烏克蘭政府與一些西方國家指責俄羅斯,稱其“侵占”克里米亞并直接介入烏克蘭東部武裝沖突。也有很多聲音認為,美國及其歐洲盟友要為這場危機承擔大部分責任,問題的核心在于北約東擴。
然而,無論成因如何,烏克蘭危機已經出現了化解矛盾的機會窗口,這就是新明斯克協議的簽署。烏克蘭、美國等國家應注意到,該協議簽署后,烏克蘭東部的武裝沖突已大幅下降,通過政治談判化解危機的可能性正在不斷增加。此時,包括美國在內的烏克蘭問題所有涉事國,均應為新明斯克協議的真正落實創造積極條件、增添積極因素。反之,如果只將對話協商視為權宜之計、緩兵之計,烏克蘭的戰火將難見盡頭。(倪海寧)
但多數烏克蘭政治家對薩夫琴科提出批評,懷疑她與克里姆林宮有幕后交易,甚至指控她是叛國者和間諜。俄專家認為,薩夫琴科從昔日的“英雄”變成了“叛國者”,表明烏克蘭國內政治斗爭進一步加劇。
據烏克蘭媒體報道,烏克蘭敖德薩37歲的母親奧克薩娜·科別列茨卡婭自然受孕并于兩個多月前順利產下5個健康幼兒。
烏克蘭衛生部長克維塔什維利26日宣布,烏克蘭暴發流感疫情。克維塔什維利當天在首都基輔召開的記者會上說,從去年10月1日至今……
據俄新社1月14日消息,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米歇爾 巴爾丹扎表示,不排除美國2016年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的可能。
“黃金時代”是荷蘭于世界史上最風光的年代。
據外媒報道,荷蘭西弗里斯蘭美術館2005年遺失了70件銀器及24幅屬于17至18世紀“黃金時代”時期的畫作,包括畫家霍延及博卡爾特等大師的作品,市值約1000萬歐元。荷蘭外相科恩德斯表示,早前曾就事件跟烏克蘭聯絡,相信對方會認真處理。
在成都,你看見的不少“洋廣告”其實畫面中出現的這些洋美女,大多數都來自烏克蘭。
前日上午10點半,在沙坪壩區一座大樓的頂樓,重慶晚報記者見到了身高179cm的烏克蘭美女Lryna,她肩上披著一件黑白條紋的呢子大衣。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于上周宣布了一項備受爭議的人事任命——委任炙手可熱的“網紅美女”尤莉婭·馬魯舍夫斯卡婭擔任敖德薩州海關總長一職,在全烏克蘭甚至歐洲地區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在全烏克蘭甚至歐洲地區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于上周宣布了一項備受爭議的人事任命——委任炙手可熱的“網紅美女”尤莉婭·馬魯舍夫斯卡婭擔任敖德薩州海關總長一職,在全烏克蘭甚至歐洲地區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烏克蘭基輔,健美運動員在后臺訓練,約250名運動員參加了“基輔杯”健身比賽。
有報道稱,俄將繼續履行中國與克里米亞“海洋”船舶制造公司簽訂的“野牛”氣墊船供應協議。烏克蘭前政府與中國簽署的各領域合同協議是否仍然有效?另外,早前有報道稱,中國將承包300萬公頃烏克蘭農田,但后續再無相關消息。
據媒體綜合消息,當地時間31日,烏克蘭議會大樓外因修憲發生流血沖突,約百人受傷,一名軍警死亡。
烏克蘭議會大樓外因修憲發生流血沖突,約百人受傷,一名軍警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