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網3月27日報道,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資料,中國去年的武器出口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三。中國在武器生產和軍事裝備出口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使西方國家得出了令其沮喪的預測。“如果中國向全世界推銷廉價飛機與戰艦,那將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美國《外交政策》雜志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那么,中國武器出口增加所引發的憂慮,到底有沒有依據呢?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這種悲觀預測的根據是,中國武器便宜,而且其技術水平與此前不同,已經可以和世界主流生產商一較高低。與此同時,中國在武器銷售方面還左右逢源。
中國在世界武器市場上的聲譽肇始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中國軍工綜合體遭遇國內訂單下降的窘境,因此不得不積極出口以求生存。政府在這方面也給予支持。而且,中國勞動力成本極為廉價,甚至按發展中國家的標準也是相當低的。另外,中國還維持著50-70年代大規模生產相對簡單武器的能力。而80年代爆發的兩伊戰爭催生了世界武器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在武器銷售方面有能力低價大規模出口軍事裝備。
進入90年代和21世紀,中國的武器出口量驟降。但其在80年代所獲得的聲譽還是保留了下來。然而,此前的經濟和政治優勢卻早已失去或正在消失。
首先,中國武器極為廉價的基礎已經不復存在。工業領域的工資上漲極快,軍事工業不得不與民產爭奪工人和高技術工程師。而在軍工個別領域,比如在航空或導彈工業方面,工資已經達到了東歐國家的水平,而且還在增長。此外,房屋租賃、電價和物業方面的費用支出也在擴大。再有,軍工方面的進口材料也有增無減。
據了解,殲-10A戰機的價格,也許要接近3000萬美元。這相當于俄產重型雙引擎米格-29CMT殲擊機的價格?;蛘邷蚀_地說,相當于2014年下半年盧布幾乎兩倍貶值前的價格。但現在,俄產戰機造價要更為低廉,而中國今年的系列產品殲-10B則應更為昂貴。
其二,中國軍事工業與80年代相比已經有了顯著的不同。因為他們已經不那么依賴武器出口了。中國的軍事預算高達1440億美元,而且其中的1/3用于購買系列裝備。此外,很大一部分預算用于軍品研究。與此相比,裝備出口量已經不那么多了。
最后,中國的武器出口體系在90和2000年代已變得更為嚴格?,F在,任何一筆出口交易,都需要經過相當復雜的三級批準。而且,前兩個層面的批準程序要有隸屬于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一系列部門參加。可以看出,中國的武器出口,與此前相比要更為克制。
有很大的可能,中國最近幾年的武器出口將呈增長之勢。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并與中國在世界各地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變化有關。土耳其做出決定,購買中國紅旗-9導彈系統(HQ-9)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范例??梢钥闯?,這與其說是中國極力擴大利潤的市場營銷的結果,還不如說是土耳其外交政策變化使然。要知道,安卡拉的親西態度有變。而中國被選為軍事技術領域的關鍵性伙伴,是因為北京正成為世界上的另一個經濟中心。無獨有偶,阿根廷做出購買中國巡邏艦、也許還將購買梟龍戰機(FC-1)的決定,也與經濟領域的態勢變化有關。因此,對于中國來說,將來的武器出口不是其自身目標,而是北京鞏固其新超級大國聲望與影響力的工具。
外媒稱,美國完全解禁對越南的武器出口,兩國關系將邁入新階段。報道稱,美國要“反超”在歷史上與金蘭灣關系密切的俄羅斯,就要以“解除武器禁運”為見面禮,向國際社會突出美越軍事合作的印象。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俄羅斯計劃在2016年出口超過15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美國“下一個大未來”網站7月9日文章,原題:2025年前中國軍隊將擺脫對俄羅斯技術的依賴 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與國際商務學院助理教授羅伯特·法利撰文稱,中國對俄羅斯武器供應和技術的依賴將在未來10年結束。
今年較早前,中國超過德國躍升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有趣的是,中國的轉變——從2005到2009年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到躋身主要出口國行列——是近幾年的事。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6月3日報道,2013-2014年俄羅斯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地位明顯得到加強,簽訂的合同和一攬子訂單金額大幅增加。在武器出口大國排行榜上,美國高居榜首,占世界軍火市場的份額為29%,俄羅斯為27%,德國7%,中國6%,法國5%。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3月16日公布的數據,中國已經超過德國和法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法國國際廣播電臺3月16日報道稱,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3月16日公布的數據,中國已經超過德國和法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
【環球軍事報道】據日本《東京新聞》12月17日報道,據悉,日本防衛省正在研究創設對武器出口企業提供金融援助的制度。防衛省正在研究建立根據進口國的要求,派遣退役自衛官等人員,提供訓練、維修和管理等支持的制度。
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貸款規定不能用于購買武器和研究武器開發等,為武器出口開拓道路。
“日本不僅開始出口武器,而且構想還很宏大。日本媒體18日披露,安倍政府將召集東盟各國外交和防務官員舉行以“海洋安全保障”為主要議題的研討會,并推廣日本的防衛裝備。
卡梅倫先前稱對俄出售戰艦后果“不堪設想”。
出口的武器和技術項目包括導彈、飛機及火炮等。
據德國《明鏡》周刊4月23日報道,日前,德國政府正在計劃暫時停止對俄羅斯的武器出口,所涉及到的貿易額高達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31.41億元)。報道稱,今年3月,德國經濟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就曾中止了一批對俄出口的武器訂單,總貿易額同樣高達數十億歐元。
日本政府1日正式決定以“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則”,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日本政府的上述舉動意味著日本放棄長期實施的武器出口禁令,為大幅放寬出口日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打開了大門。
日本大幅放寬對外輸出日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的條件。
針對日本政府1日正式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當天表示,中方對此高度關注,希望日方多做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的事。以三菱重工等為代表的軍需產業界一直將“武器出口三原則”視為發展壯大軍工的最大瓶頸,長期呼吁日本政府放寬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