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剛到連隊就碰上戰士李遠巫急慌慌地跑出廁所:“下水道堵了!”
“沒事,我去看看!”聞聽此言,一位老兵把袖子一擼,就鉆進了廁所。蹲在臭氣熏天的便池前,他用手去掏下水道,不一會兒廁所通了。
嘿,用手掏下水道,真少見。再一細看這位老兵,滿臉滄桑,歲數可不小了。見我露出敬佩的表情,指導員喬升起帶著幾分自豪的神情說:“這是我們連資格最老的兵,今年46歲,連政委、隊長見他都叫‘老張’。你別看老張掏下水道很專業,但這可不是他的特長,他的專業是鉆探機長。最近,他的身價又漲了。”
咦,一個老兵還有身價?
原來,半個月前,張傳武曾經帶過的一個戰士找上門來:“班長,出來給我當技術總監,保你年薪一百萬。”原來,這個戰士復員后,當上了一家鉆探公司的總經理,專門回來找師父報恩。誰知,張傳武擺擺手:“還是部隊的饅頭吃著最踏實。”
別說徒弟“請”不走,就是老領導也“挖”不動他。兩年前,轉業多年的老連長看張傳武還在為買房子發愁時,跟張傳武說:“我成立了鉆探公司,要不跟我干?去南非當負責人,干上兩年,買房子就不愁了。”
“連長,您第一次給我上教育課就讓我扎根林海,從那時起,我再沒想過挪‘雪窩’。”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該部進駐額爾古納河畔的西口子無人區。機長張傳武帶領戰士利用5年時間踏遍西口子方圓700平方公里,用腳步趟出“勇闖禁區、甘于奉獻”的西口子精神,成為當時享譽全軍的精神“富礦”。
一年有8個月奮戰在林海雪原,張傳武一干就是28年。28年,歲月老了,但老兵的干勁不減。
“干起工作來,他好像比我們還年輕,可關鍵時刻,他又像閱歷豐富的兄長,讓我們不由自主地信賴他。”講起張傳武的傳奇故事,戰士們一個個眉飛色舞。
前幾年有一天,張傳武和司機王寶下山采購物資。返回途中,車子拋錨。夜晚,倆人正在修車時,張傳武猛然發現車子前方閃現著點點綠光,打開車燈一看,只見4只狼蹲在30米開外。張傳武眼疾手快脫下外套,沾上汽油,纏成火把點著,讓王寶站在車篷上揮舞。他拿出剛買的一口鐵鍋,也跳上車篷,用扳手猛敲,還一邊撕心裂肺地大吼。眼看狼群步步逼近,他竟跳下車,一邊猛敲鍋底,一邊怒吼著朝狼群沖去,最終,群狼被嚇得鉆進叢林。
聽完張傳武的一個個精彩故事,他在我的心中也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走出連隊,足球場上一片歡聲笑語,我定睛一看,只見張傳武一馬當先,正在足球場上狂奔,在一群年輕的小伙子中間,他身姿敏捷、笑聲爽朗,哪里能看出是46歲的人呢。(申海斌)
歲月抹不掉兵味
■楊玉良
說實在的,老兵張傳武是我們部隊兵齡最長、年齡最大的兵,可是他身上不但沒有老兵的架子,還處處給大家作出老兵的樣子。營院內,他帶出來的徒弟累計起來有一個連,一些營、團職干部都曾是他帶的兵,按理說,他完全可擺擺老資格,可以“背著手”走路。可讓人敬佩的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站在隊伍排頭,天天與80后、90后戰士打成一片,一言一行都是兵的味道。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不管歲月如何流逝,老兵的精神不變。
大約十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國民警衛隊以上萬美元獎金為誘餌鼓勵老兵再次入伍,遠赴伊拉克、阿富汗等國戰場作戰。今年2月,美國老兵斯特羅澤在薩克拉門托聯邦地區法院提起一項集體起訴,以期法院判決所有老兵都不應償還其所獲獎金。
駐馬店創祥網、退伍軍人創業網,旨在關注關心退伍軍人創業和就業的互聯網平臺。退伍軍人可以在創祥網看到國家政策、創業知識、創業培訓、創業交流、創業投資、合作發展、創業聯誼、創業人物、老兵培訓、企業展示、招商招聘等退伍軍人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信息。
9月3日上午,備受關注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閱兵儀式上,周口抗戰老兵高魁和300多名抗戰老兵、支前模范代表一起,再一次戎裝上陣,光榮地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接受祖國和人民致敬。高魁是我省6位受閱的支前模范代表之一,是我市唯一一名現場受閱的抗戰老戰士、老同志代表。
老兵經過天安門那一刻
從8月20日起,映象網開辟“抗戰老兵口述抗戰”專欄,聽聽這些可敬的英雄們的故事。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經歷著戰亂、貧窮、饑餓,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英雄兒女奮起反擊侵略者,以民族的血性及鋼鐵般的意志,譜寫了無數英勇的戰歌,終于打敗侵略者,迎來勝利的曙光。
從8月20日起,映象網開辟“抗戰老兵口述抗戰”專欄,聽聽這些可敬的英雄們的故事。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經歷著戰亂、貧窮、饑餓,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英雄兒女奮起反擊侵略者,以民族的血性及鋼鐵般的意志,譜寫了無數英勇的戰歌,終于打敗侵略者,迎來勝利的曙光。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映象網記者來到了許昌軍分區干休所,見到了92歲的高齡的董志才,聽他講述那段讓他刻骨銘心的記憶。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映象網記者來到了許昌軍分區干休所,見到了92歲的高齡的董志才,聽他講述那段讓他刻骨銘心的記憶。
今年已經90歲高齡的張富榮,1925年6月出生于山西省靈石縣。1938年6月在家鄉山西靈石參軍,當時部隊名叫決死隊52團,1939年編入陳光支隊,進入敵后抗日根據地,1940年在魯西北第三軍分區司令部工作。
常端健1922年11月出生于河南安陽縣善應鎮南坪村。他出生時家中非常貧困,七歲時開始和哥哥一起要飯,十一歲時開始了下煤窯的生活。因接連發生了三次瓦斯爆炸事故,哥哥在下煤窯時因事故去世,所以父親就再也不讓常端健下煤窯了,常端健便開始了放牛的生活。
據中國網-傳媒經濟報道,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在中原鄭州這塊神奇的大地上,有一位在國內少有的曾經親赴戰場的軍人書法家,人稱“大胡子”王富強。他愛黨愛國的情懷令人敬佩并傳為佳話。
映象網開辟“抗戰老兵口述抗戰”專欄,聽聽這些可敬的英雄們的故事。
映象網開辟“抗戰老兵口述抗戰”專欄,聽聽這些可敬的英雄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