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殲31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
本屆航展最大的航空館里,一架銀灰色全仿真1∶2的殲-31“鶻鷹”戰機模型,吸引了不少專業觀眾和專家的眼球。據空軍航空雜志社傅前哨編審介紹:“這個展出的殲-31和現在在外面飛行的殲-31外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座艙,用金屬膜是為了防止雷達波照到座艙里面,這樣可以隱身?!?/p>
殲-31的設計改進型向未來空戰的發展和需求邁進了一步,殲—31總設計師孫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的殲—31不僅只是具有“中國制造”的外形,還將裝上一顆“中國心”。
中國出口戰機的現狀
在中國軍機出口的歷史中,最紅火的應該要數殲-7出口型家族了。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殲-7B和殲-7M系列起步,歷經三十年的發展,直到2013年最后一批殲-7BGI出口孟加拉國才宣告殲-7出口型家族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足見其成功性。
對于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而言,殲-7后期型已經是一種頗為經濟實惠的多用途戰斗機,在執行日常任務中的效能并不遜于F-4和米格-23平臺的改進型。
作為至今中國實現出口的戰斗機中最先進的型號是中巴合作的“梟龍”戰機,雖然現在已經得到了巴基斯坦空軍的認可并開始批量生產裝備,但至今除了巴空軍之外,尚沒有找到第二個買家?!皸n龍”戰機的定位略顯尷尬也是導致這一現狀的重要原因。
“梟龍”雖然早期研制中有超-7之名,實際上后來已經成為了一款全新研制的輕型第三代戰斗機,雖然其總體尺寸保持了輕型戰斗機的標準,但由于性能較為先進的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的引入,對于中國軍機的傳統用戶來說,其整機價格并不能算做十分低廉,而其戰斗力相比美國近期即將投放市場的升級版二手 F-16戰斗機沒有優勢,在競爭高端市場時顯然后勁不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