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11月17日報道,中俄準備共同聯合制造飛機和直升機。當受到來自西方的新制裁威脅時,俄羅斯努力利用東方的局勢,這首先就是中國。
關于2014中國珠海航展上進行的大部分談判,我們都不知道,通常,他們都將在晚些時候被揭曉。但是即使這些已經公開的聲明也證明了中俄互相抱得更緊了。現在,正如“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公司”總裁米哈伊爾·波戈相所稱,簽署的合同并不多,但是有了很多聯合生產協議。“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代表團的領隊謝爾蓋·科爾涅夫在珠海稱稱,從供應武器成品到聯合樣研制新型軍事設備過渡的趨勢已經開始出現了。
航展上宣布了中俄開始制造遠程飛機的第二階段的設計工作,這架飛機應該可以同A-380和波音-747競爭。總的來看,這架飛機將在MC-21的基礎上研制,其設計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據推測,飛機將有250-300個座位,航程達12000公里,將在2021-2022年間實現首飛。而且中俄希望能在第三世界國家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航展同時宣布了中俄將在米-26的基礎上聯合制造重型運輸直升機,比米-26的負載能力要大得多。世界上沒有類似中俄制造的飛機,可能在未來也不會有。
航展上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國最新第五代隱身戰機殲-31第一次在外國專家面前進行動態展示。專家認為,殲-31很不錯,而且在第三世界國家市場上能與美國的F-35相抗衡。這證明了中國技術和設計思路的高智力潛能。但存在一個細微變化---中國航空制造主要的發動機是俄羅斯的RD-93,和米-29上的發動機一樣。中國很多其他戰機也裝備了俄羅斯的發動機。
現在中國軍方絲毫不掩飾對于購買防空導彈系統S-400的濃厚興趣。根據《俄羅斯報紙》報道,“阿爾瑪茲-安泰”公司代表在珠海提出的現代化提案比中國專家的提案更為復雜和先進。
當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奧列格·奧斯塔片科稱,俄羅斯宇航員現在能訪問中國在軌道內的“天宮一號”,沒有人感到奇怪。但他接著說,不排除在與中國擴大合作的范圍內,俄羅斯考慮將宇航員派往中國站的可能性,未來將看到中國航天員出現在俄羅斯的國際空間站。
根據《俄羅斯報紙》報道,中俄開始在載人航天計劃領域聯合項目的談判---美國并非獨一無二的。
趨勢就只是趨勢,但是沒有理由忘記過去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貿易。蘇-35從俄羅斯飛到珠海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吸引潛在買家的注意力,這并不是什么秘密。從這些天的照片來看,上千萬中國人參觀了蘇-35,它成為珠海航展真正的“大明星”。戰機的一些能力確實引人注目。例如,航程達3600公里,而考慮到它可以進行空中加油,實際上蘇-35的航程幾乎沒有限制,只取決于飛行員的能力。或者是蘇-35可以發現350公里以外的地方戰機,并且同時攻擊8個空中目標。有消息稱,俄羅斯將出售給中國24架蘇-35。(知遠/北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