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空警200預警機出現在中越海上對峙現場
隨著各國海上活動的頻繁,制定多邊和雙邊海空行為準則的迫切性日益顯現。日本媒體近日不斷報道稱,在東海上空,和攔截美軍機同樣型號的中國戰機曾經“反復異常地”接近日本自衛隊的戰機。
8月25日,韓國國防部發言人金珉奭也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韓國去年12月擴大的防空識別區與周邊國家的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為避免與周邊國家發生偶發性軍事沖突,韓方正在同中國、日本以及俄羅斯進行后續協商。
韓聯社25日稱,韓國防空識別區中蘇巖礁以南區域與中日兩國的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自去年12月以來,先后有不明機種的飛機飛過重疊區域十余次。此前韓國媒體還曾多次宣稱“中俄軍機進入韓國防空識別區”。
韓國《朝鮮日報》網站5月曾報道稱,中國和俄羅斯“海上聯合-2014”軍演的演習區域與韓國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韓國國防部為此還召見中國駐韓大使館武官,要求“在防空識別區進行軍演時事先通報”。
一名匿名軍事問題專家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防空識別區加大了各國間制定海空準則的難度。東海防空識別區涉及國家還比較少,主要是日韓,還算是相對簡單一些。但到了南海,涉及的國家和情況就非常多,權益劃分更復雜。因此“眼下可能不是出臺南海防空識別區的最好時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