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8日開始,8萬余名美韓軍人參加“乙支自由衛士2014”(UFG-2014)聯合演習,美韓刻意強調演習屬于防御性質,但此次演習中將首次采用美韓共同策劃的“針對性遏制戰略”,應對“朝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威脅”。 那么韓美在演習中將如何演練打擊朝鮮核武器呢?
“戰爭之屋”的秘密
從總體流程來看,UFG大致分為兩部分實施,其中頭4天是“乙支”演習,包括韓國中央政府、地方自治機構、警察廳在內的3500余個機構(共41萬人)全數參演,主要進行以國民參與為主的反恐演練和災害救援疏散演練。接下來的“自由衛士”演習中,美韓兩軍首先通過計算機模擬進行兵棋推演,再實施大規模實兵演練,提高應對未來多種威脅的能力。
“雅虎韓國”網站透露,按照美韓聯合司令部的慣例,兵棋推演集中在有美韓聯軍“心臟”之稱的龍山沃克中心進行,那里有一間神秘的美韓聯合戰斗模擬室(CBSC),韓國軍方戲稱為“戰爭之屋”,它與駐韓美軍單獨使用的戰斗模擬室(KBSC)進行信息聯網,可全程模擬美韓與朝鮮發生全面戰爭的情形,并可根據需要為演習增加新要素。CBSC還能與東豆川的韓軍網絡戰術訓練中心(WTC)保持聯動,同時還設有通往美國得州基地、韓國平澤及烏山基地的廣域通信網,能實現美韓所有武裝力量聯合作戰。
據參與過兵棋推演的韓軍高層人士透露,CBSC的計算機仿真系統非常強大,像2012年UFG的兵棋推演中,該模擬室“逼真模擬”了朝鮮率先進攻、韓國政府宣戰首日的情況。這名親歷者說,CBSC兵棋系統的實質是“地面作戰模擬系統”,即在完全排除傳統人工計算決策的情況下,以作戰層次或戰區層次來執行30天、60天乃至90天完全自動化地面作戰評估,這樣的作戰模擬剔除人為因素,完全由電腦通過事先輸入的規則進行。
共同打造“殺傷鏈”
由于在實際環境下難以演練越境打擊朝鮮核武器的過程,因此美韓在UFG演習中只能更多依托兵棋推演,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出動實兵。據專家分析,從以往UFG演習資料來看,美國陸軍第20支援司令部、韓國國軍核生化防護司令部、駐韓美軍特種搜索營等單位很可能參加模擬越境打擊朝鮮核武器的行動,特別是美國陸軍第20支援司令部,其部隊不僅在美國,還在伊拉克等戰區執行過探測和消除WMD的任務。
另據韓國《世界日報》介紹,美韓正推進構建可在30分鐘內完成對朝鮮核武器探測和攻擊的“殺傷鏈”,這實際是對朝鮮核武器實施探測、識別、確定直至完成最終打擊的一整套程序。韓美兩軍已將朝鮮核設施、彈道導彈基地以及儲藏導彈和核武器的場所列為“殺傷鏈目標”。曾有韓國國防部官員表示,韓國軍隊可以利用“玄武”系列導彈,對朝鮮核設施進行攻擊。據韓國《朝鮮日報》記者庾龍源分析,美韓要想對朝鮮核設施“先發制人”,那不僅要打擊朝鮮的固定核設施,更要摧毀朝軍那些可由機動發射車搭載的核彈道導彈。
美軍拿什么增援韓國?
UFG還設想韓美“越境打擊”的后援力量調配,不排除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需要時”從朝鮮半島以外調兵。現任太平洋司令塞繆爾·J·洛克利爾正致力于打造“聯合介入”作戰力量,反制諸如朝鮮、中國正在打造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
據報道,除了2.7萬名駐韓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在沖繩、關島、夏威夷乃至本土西海岸都儲備了龐大的兵力和武器。如果美韓要對朝發動更具震懾性的“跨境打擊”,太平洋司令部還能從沖繩考特尼營抽調海軍陸戰隊第3遠征軍參戰,這支主要應對亞太突發事件的部隊,戰時則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前沿部署力量。
當然,美軍的“壓艙石”還不止這些,如果上述增援力量仍不滿足需要,還能從關島基地向朝鮮半島派遣由B-2轟炸機、F-22戰斗機組成的隱身打擊中隊,它們能在1-3天內抵達戰區。韓國大國家黨議員樸鎮曾披露,從關島出發的美國轟炸機、水面艦艇和核潛艇將用導彈攻擊944處朝鮮后方目標,使朝鮮喪失繼續戰爭的能力。美軍本土的快速反應部隊也將在幾天之內到達幾千公里外的地區作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