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天河二號幾個月內為120家單位提供計算服務。能耗相比該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等級已相當節能。
新華網北京7月16日電 中國研制超級計算機純屬“政治任務”?“天河二號”僅僅是“理論上最快”?針對最近某些“唱衰”中國超級計算機的論調,“天河二號”主任設計師盧宇彤用數字和事實一一辯駁。
作為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中國國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二號”在6月23日揭曉的TOP500(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上再次名列第一。這是“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獲得的第4枚“金牌”,也是“天河二號”的“三連冠”。
中國發展超算僅僅是“政治任務”?
論調一:“美國、日本的超級計算機研制是單純的市場行為,中國僅僅是重要的政治任務,并非為了實際應用。”
事實:世界各國超算發展均由政府主導;中國“天河”計算機用得很好。
“研發超級計算機是為了解決涉及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增強綜合國力,絕不是單純的市場行為和商業利益驅動。”盧宇彤說,“紅杉”、“泰坦”、“京”等世界頂級系統的研發均由美國和日本政府直接投資,由IBM、Cray、富士通等公司聯合有關國家科研機構承擔研制,中國超級計算機也采用了類似模式。
盧宇彤認為,用“市場行為”和“政治任務”分別描述他國和我國的超算研制,意在抹黑中國高性能計算技術發展的策略和成就。
實際上,中國的超級計算機研制從起步之初就緊貼用戶需求與科學應用。安裝在國家超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號”已有用戶600多家,每天運行的計算任務超過1000個,2014年上半年的平均月利用率達到世界領先的82%。國家超算廣州中心的“天河二號”在短短幾個月的運行中為120多家用戶提供了300多項典型應用計算,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天河二號”不過是“理論上最快”?
論調二:“‘天河二號’只是理論上最快,在考量實用性為主的Graph500榜單上名列第六。”
事實:“天河二號”奪冠來自權威測試;不同排行榜名次變化很正常。
憑什么認定“天河二號”是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國際TOP500排名的依據不是理論性能,而是LINPACK應用實測性能。據盧宇彤介紹,后者已沿用了20多年,是國際公認的、權威的系統排行標準。
近年來國際上出現了HPCC、Graph500、HPCG等其它排行榜,旨在以不同的測試程序衡量超級計算機在某些方面的應用性能。2014年6月首次發布的HPCG排行榜上,“天河二號”同樣名列第一;即使只用部分節點參加Graph500的測試,天河二號也排名第六,還有大量優化提升的空間。
盧宇彤說,同一機器在不同排行榜上的排名有所變化,是正常現象。例如,TOP500排名第三的美國“紅杉”按HPCG排名并未上榜,TOP500排名第二的美國“泰坦”也在Graph500榜上無名。
“宣揚‘天河二號’只是‘理論上最快’的人如果不是對超算排行榜太外行,就是別有用心了。”盧宇彤說。
“天河二號”能耗太大?
論調三:“‘天河二號’耗電量巨大,不符合當今超級計算機發展趨勢。”
事實:“天河二號”相當節能;體系結構引領未來發展方向。
解決超級計算機性能與代價之間的矛盾,是計算機科學家們面臨的一大難題。根據評價能效的Green500排行標準,采用了新型能耗控制機制的“天河二號”在能效比上與TOP500排名第二、第三的美國“泰坦”、“紅杉”相當,遠遠優于排名第四的日本機器“京”,堪稱一臺節能而高效的機器。
盧宇彤說,有人故意隱瞞不同系統之間的類型差異,拿性能低兩個數量級的小系統——TOP500排名第467位的Eurora與“天河二號”比能效,純屬危言聳聽、博取眼球。
就超級計算機發展趨勢而言,“天河二號”采用的“CPU+加速器”異構體系結構,是國際公認的未來E級系統主流技術發展方向之一。
“體系結構的路上,中國人在拉著世界往前走。”中科院研究員張云泉說。
“天河二號”應用不行?
論調四:“中國超級計算機發展重硬件、輕軟件,‘天河二號’一些用戶需要10年時間來編寫必要的代碼,用戶分布單一,應用程度遠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
事實:“重硬輕軟”正在改善;“天河二號”應用廣泛深入。
“天河二號”的應用涵蓋氣象、能源、航空航天、生物醫藥、宇宙天體、工業制造等領域,用戶遍及國內外研究機構、大學、工業企業、政府部門等單位。僅在2014年4月一個月內,超過百萬核的大規模實際領域應用就有6個。基于“天河二號”平臺的大規模地震模擬應用Seissol入圍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的最高獎項“戈登獎”,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等正在依托“天河二號”開展科研。無論就領域、程度還是效率而言,“天河二號”的應用碩果累累。
一些用戶真的需要10年時間編寫代碼嗎?盧宇彤指出,這種說法混淆了某些領域應用較長的開發周期和在“天河二號”上實際應用時較短的移植周期,又是擾亂視聽。
Top500主持人、美國田納西大學電子機械和計算科學系教授杰克·唐加拉指出,世界各國都面臨硬件與軟件投入不平衡的問題。盧宇彤也坦陳,中國在大型應用軟件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尚有差距。
“高性能應用軟件的研發不是計算機研制方一己之力所能完成,而是依賴于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需要領域專家和機構長期投入、創新研究,需要各學科領域的協同。”盧宇彤呼吁,“多些理解,多些實干,多些鼓勵,才能推動我國超級計算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記者 白瑞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