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感嘆中國無人機發展速度 稱與美產品類似

                2014-07-15 08:30 來源:環球時報

                  資料圖:中國翔龍遠程無人機。飛機采用菱形機翼,與美國全球鷹差別較大。

                  資料圖:中國翔龍遠程無人機。飛機采用菱形機翼,與美國全球鷹差別較大。

                  中國最大規模的“尖兵之翼”無人機展日前在北京舉辦,讓中國無人機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的話題。美國《防務新聞》14日感嘆“中國無人機領域的進步令人震驚”,但美國專家認為其主要原因是中國采用的“跟隨”戰略,通過對美國同類產品進行仿制而大幅縮短研制時間。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技術上落后的國家借鑒先進國家的一些先進設計,是快速彌補差距的有效手段,美俄都這么做過。但該專家認為,想要實現趕超,必須進行更多的自主創新,這也是中國航空工業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中國無人機震撼美專家

                  《防務新聞》稱,過去5年里中國已經組建起“令人敬畏的無人機研發部門,超越傳統的防務公司并且展示出獨特的能力”。報道稱,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的高級研究員費希爾說,中國在研制無人機方面已“走出一條超越傳統飛機公司的路,激勵巡航導彈制造商、大學和航模公司積極發展無人機”。

                  報道認為,這項舉措效果明顯。佐治亞技術研究院首席工程師羅伯特·邁克遜曾是中國2011年和2013年無人機大賽的仲裁專家組成員之一。2011年,這項無人機賽事見證了中國西北工業大學研制的一種固定翼旋翼混合飛行器。

                  邁克遜稱,此前美國曾嘗試研制這種可在飛行中將機翼在旋翼和固定翼之間轉換的飛行器,但最終失敗了。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和航空航天局聯合資助西科斯基公司的“X翼”項目,試圖設計一種飛行器,使它的硬式旋翼能在飛行中固定下來,作為固定翼使用。在耗費巨資之后,該項目最終也未能成功,“X翼”項目下馬了。2003年波音公司著名的鬼怪工廠和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聯合項目再度挑戰這個領域,但兩架X-50A驗證機都以墜毀告終。2011年,邁克遜在中國看到了“不可能的事”:西北工業大學的一架無人機“完美實現了從垂直起飛到高速前行和后飛的轉換并進行了好幾次”。

                  報道稱,邁克遜2013年的中國之旅,讓他再一次被自己的發現震撼了。因為中國已解決利用高壓電影響無人機機翼翼面上的流場,此前還沒人在無人機上嘗試過。“在已知的無人機歷史上,這是第一次利用高壓電降低阻力,提高升力。”

                  仿制美無人機成為“規律”

                  盡管中國在無人機設計方面成果顯著,但《防務新聞》仍認為大部分中國無人機是在跟隨、仿制美式無人機。報道稱,邁克遜說,中國在建造外形與美國無人機非常相似的同類產品,包括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全球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RQ-170“哨兵”和通用原子公司的“捕食者”。2011年伊朗捕獲完整的RQ-170無人機后,中國網站出現復制品的照片,暗示中國正在復制這項技術。

                  報道援引費希爾的話說,“任何一種美國主要的無人機項目很可能遲早擁有一個中國的仿制品或者近似的復制品,這已經成為一個規律。”報道舉例稱,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正在發展一種高超音速、采用超燃沖壓發動機驅動的無人機,設計基于美國的X-43高超音速飛行器;中國“翼龍”無人機則與美國的“捕食者”/“死神”無人機家族出奇的相似。還有一種尚在研發中的“翔龍”無人機,設計類似可長時間偵察的美國“全球鷹”戰略無人機。報道還推測,“翔龍”無人機能攜帶反艦巡航導彈和偵察傳感器。

                  “跟隨”戰略需要突破

                  除了《防務新聞》外,此前也有不少西方媒體認為“中國復制美國的無人機技術”。接受采訪的一名中國航空專家認為,不排除中國航空技術人員在設計無人機時借鑒西方成熟、先進的技術。這種“跟隨”戰略是技術相對落后的一方,快速彌補差距的有效途徑。二戰結束后,從飛機的發動機到氣動布局,實際上最初美國都在抄襲德國技術。蘇聯不僅學習德國和美國的技術,也曾學習過英國的發動機設計。因此中國無人機技術近年的突飛猛進,也不能否認存在類似的借鑒因素。

                  但該專家強調,一味采取這種“跟隨”戰略,只能亦步亦趨,跟在別人后面。要實現趕超,還是要進行自主創新。實際上,中國在無人機領域的自主創新已初見成效。《防務新聞》提及中國解決了美國未能解決的問題。例如“翔龍”無人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將連接翼技術實用化的無人機型號。另外提高創新能力需要整個工業體系,乃至教育體系的共同努力,培養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責編:李宜馨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2023|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天天爱添天天爱添天天爱添|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 够爽影院vip破解版|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桃子视频观看免费完整|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欧美福利视频网| 午夜精品视频任你躁| 草草影院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最大av| 波多野结衣在线免费电影|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www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精品三级内地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网站萌白酱视频|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中文字幕永久更新|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一级黄色片|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黑人猛男大战俄罗斯白妞| 妞干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