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年度對話10日落幕當天,兩國仍有一些“對抗性”信息出現。美國《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匿名官員的話爆料稱,美國人事管理辦公室網站遭黑客入侵,侵入者竊取的目標是所有曾申請頂級安全審查的美國聯邦政府雇員的個人信息,包括曾經的職業、用藥史等。該報道稱,入侵可被追蹤到中國,但不清楚黑客是否隸屬于中國政府。洪磊10日對類似報道的評價是,“不負責任,不值一駁”。
美國國務院向媒體通報中美對話首日情況時也傳遞出一些對華強硬信息。受邀向媒體說明情況的一名匿名國務院官員對媒體說,克里在小范圍對話時提及中美關系中諸多最棘手問題,他告訴楊潔篪,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對亞太地區非常重要,美方希望中國能夠參與而非頂撞這一秩序,“試圖以犧牲地區穩定與和諧為代價,通過建立新現狀來解決問題是不可接受的”。該官員說,克里在人權問題上也“沒有對中國手下留情”。
依據這名美國國務院匿名官員透露的情況,中美兩方在戰略對話中議題相當廣泛。該官員稱,雙方執法部門官員會晤時第一次出現了中國反腐敗官員的身影;美方在網絡安全問題上建議中方恢復兩國網絡安全工作組的工作(但中國并未同意);兩國軍方在會晤時認同兩軍交流已取得重大進步;中方還提到了臺灣問題,雙方交流了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問臺灣的情況。該官員說,在9日午餐時,克里與楊潔篪進行了特別直接與坦率的對話,議題包括南海與東海爭端、朝鮮核問題等。在下午會談時,克里重點談了美國作為太平洋國家在地區的歷史性作用,并強烈表達了美國對地區盟友負有責任。他說,克里后來還談了伊朗、伊拉克、烏克蘭等問題,以及雙方共同打擊野生動物走私。
如果只看10日一些日本媒體的報道,讀者或許會對“中美對抗”而非合作印象更深。日本NHK電視臺說中美在很多問題上都有分歧,各持己見。《產經新聞》稱,中方在會談中談及最多的是“新型大國關系”,這個由中方去年提出的新詞的意思是“美中協調路線”,美國對于這個詞的使用沒有拒絕,但克里在對話中說,“決定新型大國關系的不是語言,而是行動”,說明兩國對于這個詞的理解存在溫差?!度毡窘洕侣劇氛f,即使在經濟領域中美也陷入了僵局,只是在應對全球變暖和新能源方面展現合作姿態,而在人民幣匯率以及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方面繼續展開攻防戰。
“盡管在官方話語里,中美兩國前景十分明朗,但兩國關系的現實卻愈發如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這表明,戰略互信赤字仍困擾中美兩國”。10日,BBC中文網的報道認為,如果雙方仍堅持己見,至少在奧巴馬卸任前,兩國關系不會有本質改善,這將為兩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也讓其他亞洲國家不安。這一天,美國輿論中也有人擔心中美“面和心不和”,美國CNBC的報道稱,中美兩國官員分享了話語,但真的分享了信任嗎?在報道中,美國智庫保爾森研究院副院長費根鮑姆,從美國的視角來看,越來越難以將美中關系與中國及其鄰國的關系區分開來,中日關系惡化必然也會令美中關系流血。不過他也說,在11月份APEC峰會前,此次美中年度對話是兩國緩解猜疑的最佳契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