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7月9日報道,美日兩國將合作研發擅于在淺水區作戰、能搭載直升機的新型瀕海戰斗艦(LCS),作為美國海軍未來棟梁。不過目前正服役的瀕海艦屢次出現技術故障,性能亦不及預期,令軍方非常尷尬。美國防部已將原定建造的新戰艦數目減少一半,同時暫停新訂單,令未來的瀕海艦項目前景蒙上陰影。
據報道,新型瀕海艦能搭載多架SH-60K反潛直升機及MCH-101掃雷直升機,屬于目前排水量逾3000噸瀕海戰斗艦的輕型版。 2004年以來,美國國會共批出逾120億美元購買瀕海艦。瀕海艦超支令美軍非常頭痛,軍方在2005年財年估計每艘艦造價2.2億美元,但目前造價已超出逾倍,至4.5億美元。2015財年華府將撥出15億美元購買3艘新艦,海軍計劃直至2018年每年采購3艘,2019年則購入2艘。
雖然瀕海艦造價不菲,但故障和性能令外界質疑。“自由”號瀕海艦2013年首次派往新加坡進行聯合軍演時,發生柴油發動機故障,多艘戰艦亦出現艦身銹蝕問題。美國彭博通訊社4月取得美國會稽核處報告顯示,瀕海艦缺乏在太平洋作戰所需的速度、航程和電子戰能力,而是適用于范圍相對較小的波斯灣地區。
稽核處報告指,海軍對戰艦能力的評價有變,最初指瀕海艦能在“對抗環境”(戰艦無法自出自入的環境)獨立作戰,后來卻指瀕海艦武器系統難使人滿意,艦艇在戰斗中“生還率”低,除非有作戰人員提供可靠防空和反潛艇保護,否則不宜在危險環境中使用。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2月時提到,瀕海艦設計原意是在相對安全的環境,負責掃雷和反潛戰略等任務,需嚴格檢驗瀕海艦是否具獨立保護措施和火力,尤其在亞太地區,能否與先進軍事對手和新興技術作戰時不被擊潰。
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麥凱恩指,瀕海艦技術故障多得難以置信,這反映美國國防采購制度出了問題。Frost &Sullivan防務分析員柯倫表示,美國海軍可能從英國航天系統(BAE System)或法國DCNS購入護衛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