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宣布總統普京20日至21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其間將舉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年之內的第七次會晤。除了簽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天然氣合同”,外界推測俄羅斯還會在一向謹慎的軍事技術合作上送上“大禮”。由于目前正值俄羅斯受西方制裁和中國與周邊島嶼爭端的敏感時刻,中俄合作的一舉一動格外搶眼。西方憂心地數著中俄走近的一個個“客觀現實”,俄羅斯媒體則歡呼“一扇門關上,另一扇門打開”。俄羅斯和西方輿論大都認為,美國對普京的“孤立”和“重返亞太”戰略把中俄“擠到一起”。有美國學者指責奧巴馬“同時得罪了中俄,犯了最大戰略錯誤”,無意中幫助修復了“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中俄關系的裂痕”。美國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撰文稱,中國無疑是改變國際平衡的砝碼,但中國不愿意選邊站。中國學者周琪14日對《環球時報》說,無論美國和俄羅斯如何在大國博弈中出牌,中國都會淡定處理國際事務。
“一扇門關上,另一扇門打開”
俄羅斯《列寧格勒真理報》14日以“俄中關系將開始新階段”為題報道稱,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將于5月2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訪問期間,雙方將簽署一系列在經貿、能源和人文方面的合作文件。雙方將討論俄中兩國在國際舞臺合作的現狀和前景。此次訪問標志著俄中進入全面合作伙伴關系發展和戰略合作的新階段。文章援引俄羅斯專家的話說,在歐盟威脅實施第三輪制裁的形勢下,俄羅斯得到中國的支持極為重要,這也是普京訪華的一項主要內容。法國《回聲報》分析說,屆時普京在亞信峰會上還會和其他國家與會者互動,努力在當前復雜局勢下拓展外交空間。
外界認為,普京此行和中國首腦會談的重點除了烏克蘭危機,還有能源合同。俄國家石油公司總裁謝欽14日同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舉行了會談,討論該公司同中石油和中石化項目落實進展問題。俄新社報道稱,持續了十多年的俄中天然氣合作談判將結束,預計合同將在普京訪華期間簽署。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3月初曾宣布,計劃5月與中方簽署為期30年、每年對華供氣380億立方米的合同。
“當一扇門關閉時,另一扇門打開了。”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評論普京此次訪華,稱俄羅斯總統此次將對外展示“轉向亞太戰略”。文章稱,在當下的國際社會中,中俄兩國立場相近、均受到西方國家的排擠和制衡,兩國聯手、深化合作是大勢所趨,西方國家牽制中俄的動作最終會砸自己的腳。因烏克蘭危機西方國家對俄實施嚴厲制裁,俄羅斯轉向發展與以中國為首的金磚國家的關系,這合乎邏輯,而中國似乎也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非常不滿。為了改變國際力量的平衡,每個國家都在尋找最強大的盟友,而俄中兩國正是彼此最理想的合作伙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以“虎與熊:被神秘氣氛包裹的中俄同盟關系”為題稱,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1992年一邊抖掉柏林墻倒塌時落在肩膀上的灰塵,一邊就飛到中國訪問。他當時說:“對于蘇聯,中國是一個潛在的敵人。但今天,對于俄羅斯,中國不再是。”
德國《柏林日報》13日分析稱,中俄加強關系并簽訂天然氣協議,這要“歸功于”西方。西方對俄羅斯的威脅制裁加強了中方在談判中的地位。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稱,不管普京作為國家領導人和政治家有多高的水平,他已經毀掉了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只要普京繼續在臺上,俄羅斯和西方合作就沒有可能。普京對西方采取更具對抗性的地緣政治立場,其代價就是要更多指望北京的善意。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亞太安全專家亞歷山大·尼爾14日對《環球時報》說,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上任以后第一個外訪的國家是俄羅斯,中國在國際局勢中,特別是利比亞問題、敘利亞問題方面的外交立場與俄羅斯是“非常一致”的,這也使俄羅斯與中國建立信任關系。可以說,在重大國際安全問題上,美國已經感到“中俄”走得更加“緊密”的客觀現實,甚至還有可能進一步加強。
普京20日訪華當天,中俄將在東海海域和空域舉行“海上協作-2014”聯合軍事演習,這是第三次俄中此類演習。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發言人羅曼·馬爾托夫14日向俄新社透露,以“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為首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當日從符拉迪沃斯托克駛向上海。《列寧格勒真理報》稱,這一演習地點離釣魚島不遠。在烏克蘭問題上,日本站在美國一邊,俄羅斯希望以此表達對日不滿。日本《外交學者》稱,中國借此次軍演向日本發出強烈信號:中國完全有能力保護領土。文章認為,美國決定加強與盟友的關系反而將中國與俄羅斯推得更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