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東亞日報》出資設立的“A頻道”電視臺10日報道稱,韓國政府認為在本國境內發現的3架朝鮮無人機“很有可能”是中國制品,而且中國企業還出售攻擊用、播撒用無人機。韓國國防部已確立通過非正式渠道進行確認的方針。“A頻道”電視臺記者以潛在用戶的身份對中方公司進行暗訪,并以此作為中方可能向朝鮮出口相關型號無人機的所謂證據。朝鮮11日以國防委檢查團發言人的名義發表聲明稱,“在韓國境內發現的無人機與朝鮮毫無關系”。
“A頻道”電視臺記者通過中文(或者利用中國人)直接向中國無人機企業進行咨詢,一開始得到答案似乎“緩解了疑心”。一名中年男子在電話中用中文表示:“要買SKY-09P型或SKY-09H型無人機啊,呵呵。為何要購買無人機?單純用于收藏?我們的無人機一般不賣給個人”。但是在多次讓其“放心”后,此人話鋒轉變,在確認是否真購買后稱:“可以賣,沒問題”。報道稱,這句話“證明”朝鮮“可以輕而易舉大量購買”并加裝照相設備進行改造。根據該企業提供的資料,這款無人機有偵察、攻擊、播撒3種功能。也就是說朝鮮可以用這種無人機進行“生化武器恐怖襲擊”。不管中國技術通過何種方式進入朝鮮并用于軍用,那么這是“突破了”禁止對朝武器技術出口的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案。
韓國《朝鮮日報》出資設立的“TV朝鮮”一篇名為“中國是國際社會對朝制裁的窟窿”的報道,稱調查結果顯示,朝鮮無人機上發現的存儲條是中國產的,中國成了聯合國對朝制裁的漏洞,這有可能產生外交問題。報道稱,至少2架被發現的朝鮮無人機與中國北京中交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SKY-09P型無人機相似。韓國國防安保論壇研究員金大榮稱:“無論從外形還是裝備、性能上,中朝兩國無人機共同點很多”。由于朝鮮無人機很有可能來自中國,中國成了聯合國安理會對朝制裁的“窟窿”。韓國MBC電視臺的報道稱,如果最終確定朝鮮無人機來自中國,那么聯合國安理會“禁止一切與朝鮮武器交易”的制裁案就產生了很大漏洞。特別是如果這些中國企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無人機賣給朝鮮,那么事實上很難有制裁的方法。正在追趕美國無人機技術的中國,正在無人機事業上加大投資和研發,現在韓國擔憂這種技術正在“原封不動”轉移到朝鮮。
《環球時報》記者11日致電韓媒提到的北京中交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回復稱,北京中交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是交通運輸部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發起成立的高科技企業,主營業務是海事衛星通信。
據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近期確實曾接到過以咨詢無人機業務為由打過來的電話,對方能用流利的漢語交流,且在被告知只針對國內用戶的前提下仍未透露自身真實意圖和外國媒體身份,在這種情況下的交流,只停留在國內潛在用戶向商家進行業務咨詢的層面上,將此作為所謂“中方公司向朝鮮提供無人機的證據”是惡意炒作。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朝鮮半島問題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也表示,韓國國防部和媒體的說法屬于“未經證實就進行炒作”,而且偷換概念,混淆視聽。韓國電視臺播出的中國無人機廠家同意出售的錄音并無前因后果,根本無從知道其中發生什么,而且韓國記者冒充中國人購買,這怎能成為中國企業對朝出口的鐵證?此外韓媒口中的“中國原封不動對朝轉移無人機技術憂慮”、“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案”等說辭,要么是無知,要么是別有用心。(記者 李大明 本報記者 劉 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