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進黨智庫4日發布“2025年中國對臺軍事威脅評估報告”,極力渲染解放軍對臺灣的所謂四大威脅。對此,有島內輿論稱,軍事問題更好的解決方式是政治處理,目前兩岸關系前所未有的穩定,大陸即使部署再多的導彈也不會用在臺灣身上。
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4日發布了“2025年中國對臺軍事威脅評估報告”,聲稱未來大陸對臺軍事威脅包括四大關鍵戰力:一是網絡戰的威脅。報告稱,臺灣“國防”前線已不再是地理上的外島,而是網絡空間所構成的“數字國土”;大陸以網絡戰對臺“數字國土”的襲擾,可能對關鍵基礎設施造成實體性破壞。二是大陸導彈威脅,報告稱,大陸對臺彈道導彈到2025年將達到約1400枚,同時有450枚長劍系列巡航導彈服役,對臺導彈數量將在1850枚上下,臺灣“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很難全面攔截,“導彈仍為解放軍遂行武力恫嚇或取得犯臺速勝決勝的第一擊主力”。三是解放軍遠程防空導彈射程已將臺灣壓縮進其實質防空識別區內,解放軍第五代戰機服役后,大陸在制空戰力上明顯超越臺灣。四是解放軍海軍已逐漸轉型為由現代化水面、水下及海航載具所組成的均衡艦隊,足以“壓制臺灣、對抗日本、挑戰美國”,臺灣的制海將難以維持。報告直言,解放軍繼2007 年形成對臺應急作戰能力、2010 年質量超越“國軍”后,將持續邁向到2020 年具備對臺大規模作戰的決勝能力,并充分結合政治謀略和經濟吸納,利用臺灣當局過度親中,以心理戰、法律戰、輿論戰營造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假象,模糊臺灣軍民敵我意識,“進而將臺灣引入一個中國框架,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效果”。
據悉,民進黨“中國事務部”2003年前每年都做“中共軍力報告”,這份報告重啟了10年的傳統。在其13名咨詢委員中,有5人具有軍事背景,包括2名上將、1名中將、1名少將和1名上校。臺灣東森新聞還稱,“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正是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所以這份報告應該是其“國防政策”的完整表達。蘇貞昌在4日的記者會上稱,“國軍”戰力下滑,失敗主義抬頭,且“三軍統帥”沒有決心,民進黨認為臺灣“國防”預算應盡快恢復到占GDP3%的水平,同時積極推動“潛艇國造”,研發先進遠程無人攻擊載具。民進黨智庫“國防政策咨詢小組”召集人陳文政還稱,如果在2016年啟動“潛艇國造”,預計2022年就有第一艘潛艇下水,25年后就能達成8艘最低潛艇兵力的規模。另據“中央社”報道,民進黨駐美代表吳釗燮3日在美說明“中國對臺軍事威脅評估報告”,美方近期對臺灣“國防”預算表示關切。
民進黨的這份報告在島內引發關注。臺“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羅紹和4日稱,海軍會持續向美國爭取購買潛艇,此外“潛艇國造”或尋求其他商源也是海軍多渠道籌獲潛艇的選項。國民黨稱,目前是兩岸關系60年來最佳狀態,但“國防部”仍持續建軍備戰,絲毫沒有松懈。陸委會也稱,當局從未輕忽對岸軍事威脅,未來會持續透過兩岸協商、對話改善兩岸關系,也呼吁大陸撤除對臺針對性軍事部署。
臺灣資深軍事評論員亓樂義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稱,民進黨內部一直有人在研究兩岸軍事問題,因此出臺這份報告不足為奇,也是想證明綠營有“國安”和軍事方面的人才,為2016年可能執政做準備。另一方面,這份報告凸顯大陸軍事威脅,其中談到的大陸對臺部署導彈數據和美國公布的大陸軍力報告差不多,但“我對此是存疑的,因為導彈并不是部署得越多越好”,而里面講的網絡安全算是比較新的內容。他直言,導彈部分是兩岸最大的不對稱戰力,潛艇方面也存在絕對差距。亓樂義還稱,這份報告顯示出的緊迫感和目前兩岸關系的發展程度不太吻合,對普通臺灣百姓來講,對大陸的戒備心理也不像以前那么重,這也正是民進黨出臺報告的用意之一,在他們看來,這種松懈對臺灣很危險。
“立委”林郁方認為,軍事問題,更好方式是政治處理,“兩岸關系前所未有的穩定,部署再多飛彈(導彈)也不會拿出來用”。他還稱,他早在2005年3月就在“立法院”積極推動“潛艇國造”,但遭陳水扁當局封殺,而當時的民進黨主席正是蘇貞昌,因此他高度懷疑蘇貞昌這時跳出來高喊“潛艇國造”的可信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