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中國第二款四代機殲-31再次試飛。3月1日,中國新版殲-20剛剛完成首飛。(資料圖)
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二款第四代戰斗機殲-31于3月3日再次進行了試飛。據現場網友描述,當日殲-31戰機共進行了兩次試飛,上午下午各一次。3月1日中午12點左右,編號為2011的最新一架殲-20戰斗機成功首飛,殲-31戰斗機的這次試飛緊接在2011號殲-20首飛之后,令軍迷們大呼“給力”。
殲-31是沈飛自籌資金、自擔風險研制的一款輕型四代戰機,作為一款企業項目,殲-31亮相后一直少為外界熟知。殲-31采用雙發、單座、固定雙斜垂尾、無鴨翼、蚌式進氣道設計,外界猜測這種隱形戰機有三種用途,一是與早先試飛的另一款隱形戰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作為出口型;三是發展為替代殲-15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機。目前全球只有中國和美國同時研制和擁有兩種四代戰機。
2012年6月,一架編號“31001”的隱形戰機首次亮相,被外界稱為殲-31,區別于成飛集團殲-20項目。殲-31于2012年10月30日成功完成首飛,此后一直保持較低頻率的試飛試驗進度。2013年9月23日,中航工業一款國產先進戰斗機概念(AFC)模型將首次亮相北京航展。針對該先進概念機是否就是正在試飛的殲-31的問題,工作人員做了回應,稱“那只是網上的說法”。中航工業稱這種戰機是中航工業針對未來國際軍貿市場需要,規劃研制的多用途先進戰斗機。飛機采用單座、雙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具有高隱身、低成本、大載彈量、大作戰半徑、強系統綜合等特點,綜合作戰效能優于三代半和三代改戰斗機,與典型四代機基本相當。
目前,殲-20已有多架原型機同時開展試驗試飛任務,新版2011號殲-20戰機也已于2014年3月1日首飛成功。專家稱殲-20項目或于2016年實現小批量生產。在此背景下,殲-31項目作為中國第二款四代機,但非中國空軍項目,其研制進展和未來定位將十分引人關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