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軍F-35戰機
美國媒體稱,1月9日,一名出生于伊朗的美國籍男性工程師(莫扎法·哈扎伊)因被發現試圖將F-35的技術手冊帶回伊朗而遭逮捕。這些F-35的材料藏在即將從美國運往伊朗的一批家用產品中。哈扎伊在試圖登上從美國飛往伊朗(在德國轉機)的航班時被捕,罪名是間諜罪。哈扎伊現年59歲,曾在數家美國國防承包商供職。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1月22日發表文章稱,伊朗屢屢試圖利用旅居海外(尤其是美國)的伊朗人進行走私和從事諜報活動,特別是在這些人可以獲得伊朗想要的材料的情況下。本案中,雖然伊朗并非特別需要F-35的技術,但與其有商業往來的國家(像俄羅斯和中國)非常需要,而伊朗可以用F-35的材料交換俄中兩國可以提供而其又需要的各種東西。
文章指出,中國已“搜集”了越來越多的F-35材料。2012年,英國航空航天公司證實,中國的計算機“黑客”在2009年“竊取”了該公司的飛機設計機密文件,其中就包括英國航空航天公司正在幫助研發和制造的美國F-35戰斗機的數據。
文章稱,與此同時,對伊朗軍備走私活動的打擊自9·11以來一直在加大。大多數國家予以配合,但不是全部。雖然土耳其與伊朗的關系已在回暖,但土耳其仍在對伊朗實施國際貿易制裁。然而,由于土耳其鼓勵本國企業加大與伊朗的商業往來,走私違禁品幫助伊朗發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計劃的機會也在增多。
據悉,德國曾一度是伊朗為彈道導彈和核武器計劃購買設備的首選地,但2005年后,德國展開了打擊行動。例如,一名德國公民因涉嫌從事武器走私活動而遭起訴。這名被告在2005年至2007年期間,向伊朗運送了總共16噸用于制造火箭噴嘴的高純度石墨。德國2007年實施了更加嚴格的對伊朗出口規定,并立即開始對無視禁令者進行搜捕并提起訴訟。這并未阻止伊朗人把德國作為違禁品的來源國。
文章指出,自美國于1979年(伊朗學生占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實施禁運令以來,伊朗一直在重金懸賞走私者逃避禁運令獲得其所需的工業和軍事設備,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由于伊朗的核武器計劃規模日益龐大,這種走私行動如今正面臨更嚴厲的監視和打擊。但伊朗只是加大了懸賞力度,便有更多的走私者源源不斷地主動將貨物送上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