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海無邊、繁星閃爍,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一路南下。
黑夜,對于戰備巡邏的戰艦來說,和白天并沒有多大區別。此刻,在長白山艦的各個戰位上,值更官兵都瞪大警惕的雙眼。
事實上,從20日上午離開碼頭的那一刻起,編隊就進入了全時戰斗狀態。沿岸的觀通站、航空兵、機動岸導甚至水下訓練的潛艇,都成了編隊的“假想敵”。“與這些‘看不見的對手’輪番較量,既提高了實戰化訓練水平,也提高了訓練效益。”編隊訓練組組長張漢川告訴記者。
作戰指揮室,燈火通明。綜合顯控臺前,作戰長劉輝建正密切監視著周邊的海空情。尖厲的告警聲不時響起,提醒他關注出現的可疑目標。“我們水面艦艇面臨著來自空中、海面、水下的威脅,必須百倍警惕。”劉輝建對記者說。
該編隊由南海艦隊兩棲船塢登陸艦長白山艦、導彈驅逐艦海口艦、武漢艦等艦艇組成,將赴南海、西太平洋、東印度洋海域,進行支援作戰、機動作戰等課目訓練。
編隊指揮員、南海艦隊司令員蔣偉烈告訴記者,此次遠海訓練主要檢驗主戰艦艇、潛艇和航空兵的作戰運用,積極探索常態化遠海訓練方法路子,增強部隊基于信息系統的遠海體系作戰能力,提高部隊實戰能力。
以前,對抗演練都會有一張計劃表,什么時候進入演習海域、哪個時間節點進行抗擊都有明確要求。“現在我們把兵力拉到大海上,互相不通報位置,自主發現、自主攻擊,追求的就是一個‘實’字。”張漢川說。
這一個“實”字,在海口艦艦長李輝眼里,就是萬能的“上級通報”沒有了。他說,以往演練中,經常會收到上級通報,詳細告知來襲目標的方位、距離。現在不再有“上級通報”,“敵人”在哪里,全靠你自己去發現、判別。
據了解,為提高編隊持續作戰能力,海口艦所在支隊摸索出分更制值班制度,編隊艦艇武備和探測系統輪流值班,使編隊處于隨時能戰狀態。
從艦艇航行等基礎課目訓練,到跨大洋背靠背對抗演練,編隊參謀長張文旦親歷了近年來訓練理念的深刻變革。他告訴記者:“今天的訓練方式決定了明天的作戰水平。只有把未來戰場的挑戰先搬到今天的訓練場上,才能為戰斗力定位出準確的坐標。”
夜已深,戰未歇。經過長白山艦會議室,記者被一條醒目的艦訓深深觸動:今夜準備戰斗!(錢曉虎高 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