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轟-6K新型轟炸機的圖片。
解放軍向外邁的步伐總是容易遭受各方的非議。伊朗法爾斯通訊社28日認為,中國新型轟-6K轟炸機能攜帶遠程巡航導彈,攻擊周邊國家和西太平洋的美軍基地,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更是宣稱,這種新型轟炸機很可能被定義為戰略轟炸機,幫助中國打造三位一體的核攻擊力量。這種說法與部分西方媒體鼓噪“中國是唯一增加核彈頭數量的核大國”的言論相互呼應。《航空知識》雜志副主編王亞男對此表示,將轟-6K的使命與核攻擊扯到一起,只是生硬地套用冷戰思維。
攻擊范圍覆蓋西太
法爾斯通訊社稱,新型轟-6K轟炸機能攜帶射程遠達1500-2000公里的“長劍-10”巡航導彈,只需要待在中國領空,這種轟炸機發射的巡航導彈就足以攻擊日本本土。報道認為,“遠程巡航導彈已成為中國核武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攻擊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基地和盟國。例如從安徽空軍基地起飛的轟-6K可以攻擊所有的駐韓美軍基地。”報道宣稱,印度、俄羅斯、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在中國核轟炸機的攻擊范圍內。
報道還說,美國非常關注中國新型遠程轟炸機。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在今年11月的年度報告里發出警示稱,中國正在迅速擴大和發展多樣化攻擊能力,目標對準太平洋地區的美軍基地、艦艇和飛機,甚至包括關島等以前遙不可及的地區。而早在2009年,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就曾暗示,中國可能將巡航導彈裝備在轟-6轟炸機上,進而對關島安德森機場構成威脅。
美國《航空周刊》介紹說,新型轟-6K轟炸機是在轟-6中程轟炸機的基礎上改進而成,通過換裝大推力發動機,大幅提升航程和載彈量。它的主要外形特征是機翼增加了武器掛架,可攜帶6枚大型巡航導彈。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認為,轟-6K的作戰半徑可達3500公里,加上攜帶的遠程巡航導彈,攻擊距離達到4000-5000公里,能對沖繩、關島進行縱深攻擊,甚至可能威脅夏威夷。美國《防務新聞》認為,攜帶巡航導彈的轟-6K可對美國在太平洋的反導設施構成威懾。
充當中國空基核力量?
《漢和防務評論》則將注意力集中到轟-6K的核攻擊能力上。報道稱,從性能上看,轟-6K不可能突破中國周邊的空中防御網,因此它只是作為空中載臺,攜帶盡可能多的核巡航導彈。類似作戰思路此前已經存在。蘇聯、俄羅斯空軍用圖-95轟炸機攜帶16枚Kh-55巡航導彈,在境內就實施發射。
報道認為,盡管空射核導彈搭載的核彈頭爆炸當量不如陸基、海基戰略導彈,但生存能力相當強。“從中國的具體情況來看,有限的洲際導彈再怎么偽裝,修筑再多假發射井,與美俄發生核戰爭時生存力也相當有限,無法保證‘即刻核反擊’”。
《漢和防務評論》稱,與美俄戰略轟炸機一樣,一旦得到20-30分鐘的預警時間,轟-6K能即刻升空,確保不被摧毀。報道稱,在轟-6K服役前,中國空軍核攻擊能力基本上只有象征性意義,空投核彈的作戰模式幾乎無法突破周邊國家的空中、地面防空火力網。因此報道認為,轟-6K極可能定位為“戰略轟炸機”,幫助中國真正建設三位一體的核攻擊力量。報道稱,“長劍-10”也可“核常兼備”,攜帶常規彈頭對周圍實施威脅。
鼓吹中國核威脅是冷戰思維
與《漢和防務評論》同樣鼓吹中國核威脅的,還有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該雜志發布“2013年中國核力量”報告,宣稱中國現有約250枚核彈頭,陸基彈道導彈148枚、空射導彈20枚、潛射導彈和巡航導彈具體數量不詳。報告稱,5個核大國中,“中國是唯一增加核武器數量的國家”。美國情報系統預計,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中國能威脅到美國的核彈頭數量將“翻一番以上”,達到超過100枚。
王亞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盡管理論上轟-6K和B-52轟炸機都可以攜帶核武器,但這絕非它們的主要使命。作為一種問世已60多年的老式轟炸機,B-52之所以至今仍在服役,不是因為它能執行核攻擊任務,而是憑借載彈量大、航程遠、改裝后能發射精確制導武器的特點,在常規戰爭中依然能發揮巨大作用。同樣,轟-6K的主要戰場也不可能在核戰爭上。將轟-6K與核攻擊任務聯系在一起,只是生硬套用冷戰思維而已。此外美俄等核大國削減核彈頭時只是從高戒備狀態轉入低戒備狀態,其核優勢地位并沒有隨著所謂“核裁軍”而動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