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軍自由號瀕海戰斗艦曾多次因發動機系統故障退出或推遲演習
日本欲“山寨”美新銳戰艦
可能復制當年引進驅逐艦的模式,但如意算盤面臨不小風險
最近以來,隨著新《防衛計劃大綱》的加緊炮制,日本政府為“擴軍”不斷做著文章。據多家日媒最新報道,除了計劃加強日本兩棲作戰能力外,日本海上自衛隊還將增添兩型共10艘驅逐艦。
借口反導增建宙斯盾艦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電視臺21日報道稱,在中國海洋活動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為進一步強化島嶼防衛,日本防衛省計劃在現有48艘驅逐艦的基礎上,再新增10艘驅逐艦,并將該計劃明確寫入目前正在討論的《防衛計劃大綱》修正案中。新的《防衛計劃大綱》預計將在12月日本內閣會議上獲得通過。
這一點其實早有征兆。日本電視臺在本月2日就報道稱,受朝鮮的核開發與彈道導彈研究等問題影響,日本防衛省認為有必要強化導彈防衛能力,決定新配備兩艘“愛宕”級宙斯盾驅逐艦,并計劃將其寫入正在修訂的《防衛計劃大綱》。
據悉,“愛宕”級本就計劃建造4艘,目前日本已有兩艘,剩下兩艘的建造計劃已屬延后。有分析認為,這與日本近年來經濟不是特別景氣有關。據日本媒體早前透露,這兩艘“愛宕”級驅逐艦預計將分別于2015、2016財政年度簽約,并在2021財政年度前開始服役。每艘“愛宕”級驅逐艦的售價將高達近2000億日元(約合124億元人民幣)。
不過,這只是擬議新增的10艘驅逐艦中的兩艘,另8艘將是另一型軍艦,所強調的功能也全然不同。
瀕海戰斗艦要添日本版
據日本新聞網21日報道,日本海上自衛隊今后將加大引進“3000噸級的最先進小型驅逐艦”。報道稱,小型驅逐艦將發揮機動靈活的優勢,防范敵方潛艇和水雷的攻擊。
《產經新聞》則在同日報道稱,日本政府內相關人士明確表示,考慮引進的小型驅逐艦就是美國海軍使用的瀕海戰斗艦。預計引進建造的費用約為每艘600億日元(約合36億元人民幣)。該報同時稱,今年5月中國潛艇出現在沖繩縣久米島領海外,使日本認識到了提升驅逐艦反潛能力的重要性。
有軍事專家指出,日本一向極為重視跟蹤海軍裝備發展動態,日本自身發達的造艦工業和先進技術也有助于其實現建造新銳戰艦的野心。早在1988年,日本就決定引進關鍵設備,在日本建造日本版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金剛”級驅逐艦。而當時,“阿利·伯克”級首艦“阿利·伯克”號還未下水。
實際上,早在2005年,日本權威刊物《世界艦船》就提出了建造日本版瀕海戰斗艦的構想。該刊認為,建造該類戰艦將有助于日本同周邊國家展開海上爭奪。有分析猜測,如果日本真的準備建造自己的瀕海戰斗艦,很有可能同樣采用建造“金剛”級驅逐艦的模式,直接從美國進口專利、技術和設備,在日本建造。但分析同時認為,日本的如意算盤從一開始就面臨不小風險。
事實是,美國瀕海戰斗艦自服役以來就飽受詬病。很多專家都提出,該艦在設計思路上存在很大問題,最近部署于新加坡的美軍“自由”號瀕海戰斗艦更是問題不斷。如果美軍的原版瀕海戰斗艦都存在如此大的缺陷,那么日本未來的“山寨”瀕海戰斗艦能否發揮出預想中的戰斗力就更有疑問了。(記者 白炎林 李佳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