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解放軍飛豹戰機開加力升空
初見南空航空兵某團副團長呂勁松,他正在彈藥大隊庫房里的某新型導彈旁邊,和幾名技師探討導彈性能。
飛行,準備飛行,是呂勁松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除了參加飛行、技戰術研究、體能訓練,他還經常到機務保障、彈藥維護一線接地氣,聽取裝備作戰使用建議。“不掌握武器性能,怎么能飛出戰機的最大戰斗力?”呂勁松說。
呂勁松所在團是空軍首家改裝“飛豹”戰機的飛行團,他也是首批新機改裝骨干。首家首批,難度可想而知,有些課目甚至連試飛員都沒飛過。面對挑戰,他毫不退縮。理論學習和改裝訓練之余,他向工廠技術人員虛心請教,和機務官兵交朋友,短短幾個月就熟練掌握了“飛豹”戰機的性能。在同批改裝人員中,呂勁松率先完成改裝,成為首批“空中飛豹”。
2009年4月,呂勁松升任飛行二大隊大隊長。這個飛行大隊曾被空軍授予“先鋒強擊大隊”榮譽稱號。重任在肩,呂勁松認準一個理:打鐵還需自身硬。他把“看我的、跟我上”化為無聲號令,帶頭領飛遠海超低空、低空山谷飛行等高難課目,5次遠赴西北戈壁大漠驗證武器裝備性能,次次出色完成任務。在呂勁松的帶領下,“先鋒強擊大隊”續寫新篇,成為完成全師戰訓任務的第一梯隊,10名飛行員成長為“尖刀分隊”飛行員。
平時訓練實打實,關鍵時刻打得贏。一次演習前夕,呂勁松被上級點將,執行某型導彈雙發齊射任務。雙發齊射要求前后艙飛行員要在幾秒鐘內,完成一連串配合動作,協調要求比雙人高臺跳水還高。為了攻克這道難關,他和后艙飛行員對照飛行參數、視頻記錄,反復比對目標差異,經過成百上千次磨合練習,終于找到了“心靈感應”。
“發射!”演習當天,兩條火舌從“飛豹”機翼下呼嘯而出,直接命中靶標。
去年9月,呂勁松走上副團長崗位,分管全團戰備工作。結合部隊擔負使命任務,他抽調人員組建攻關小組,積極探索不同方向、不同規模、不同彈型、不同目標突防突擊戰法。
時隔不久,某新型導彈海上精確打擊任務,又一次落在呂勁松肩上。海上移動目標漂浮不定、難以捕捉,再加上復雜電磁環境干擾,這次打擊任務甚至超出了導彈性能邊界。面對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呂勁松和戰友刻苦攻關,終于找到突破口。演練當天,晴空萬里,呂勁松駕駛戰機逆風起飛,直撲遠海,首次發射某新型導彈便精準命中海上移動目標,實現了“飛豹”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新突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