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殲15戰(zhàn)機在航母甲板上作業(yè)
據美國《外交政策》雜志10月24日報道,盡管航空母艦八面威風、且具備作戰(zhàn)靈活、快速巡航與遠程打擊等優(yōu)勢,往往被視為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體現。然而,僅僅“擁有”航母并不意味著一切,由于技術故障、服役年限超期、設計缺陷或缺少戰(zhàn)機等種種原因,許多國家未能成功運用它們的航空母艦。
據報道,“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是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從1991年開始服役以來,該航母只有四次被派往前線,且都是趕赴地中海地區(qū),持續(xù)時間不過短短數月。相比之下,美國的航空母艦在每兩年內至少有六個月被部署海外。
據悉,“庫茲涅佐夫”號的主要問題之一在于其動力裝置,這種利用蒸汽渦輪機和渦輪增壓鍋爐供能的方式被美國《國防工業(yè)日報》形容為“有缺陷的”。由于缺乏良好的維護,該航母在2009年因一次短路事故造成一名士兵死亡。此外,由于水管容易結冰,船上的供水銳減60%,近2000名士兵能使用的洗手間只有25個。俄羅斯軍方十分關注上述問題,已經計劃于2020年左右使用新的航空母艦。
目前,中國和印度擁有的航空母艦均為俄制航母。中國的航空母艦是“庫茲涅佐夫”號的姐妹艦,與其具有相同的供能問題與設計缺陷,無法離岸過遠;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的表現則更為糟糕。改裝自老式俄羅斯航空母艦“戈爾什科夫”號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原定于2008年開始服役,卻一拖再拖。目前,該航母的改裝費用已經增加了一倍,有望于2014年初開始服役。
報道稱,低劣的航空母艦不止來自俄羅斯,一些本該退役的老航母也曾被英國和法國出售給發(fā)展中國家。2000年,法國將“福熙”號航母賣給了巴西海軍,并更名為“圣保羅”號。它雖然不存在像“庫茲涅佐夫”號那樣的技術問題,但由于服役時間過長,保養(yǎng)費用高昂,使用效能也非常有限。(實習編譯:陳思佳,審稿:聶魯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