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美國《航空周刊》等媒體揣測,中國軍用航空工業巧妙運用策略,在WS-15發動機項目上取得突破。中國隱身殲擊機殲-20有望采用這款國產發動機。這將使殲-20的量產擺脫對俄制發動機的依賴,中國空軍由此將可迅速擴充隱身戰斗機部隊。
中國航空發動機或取得技術突破。
中國發動機不再“看俄羅斯臉色”
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揣測,目前至少有一架殲-20隱身殲擊機的樣機裝備了WS-15發動機,并通過測試。該型發動機除推力足夠大外,還配備了全數字化電子控制系統。這表明中國國產WS-15發動機項目已取得成功,大幅度縮小了與美國、歐洲和俄羅斯在現代化噴氣發動機領域的差距。
美國《航空周刊》稱,伴隨著殲-20的性能逐步穩定,WS-15發動機得到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界的認可。報道揣測,中國航空發動機實現“跳躍式發展”,特別是在隱身殲擊機發動機的技術上取得突破,這有望為殲-20的量產掃清障礙。
報道指出,中國現役殲-11和殲-10兩款主力戰機采用俄羅斯生產的AL-31發動機。中巴聯合研制的JF-17梟龍戰機,配備的是俄羅斯米格-29戰機所采用的RD-33發動機的升級產品——RD-93發動機。這些中國戰機投入批量生產都要看發動機供應國——俄羅斯的臉色。而采用國產發動機的殲-20的量產有望擺脫這種限制。
美國《防務新聞》駐東亞地區分析師明尼克稱,推力約18噸的WS-15發動機可能已經定型,這為中國空軍擴充殲-20隱身戰斗機部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出奇招化解“能造不能修”
俄羅斯軍工新聞網稱,中國借鑒俄制雅克-141垂直起降型戰機的發動機爆發力足的技術特點,將WS系列發動機的推力加以提升。
報道稱,1992年,陷入經濟困境的俄羅斯被迫終止雅克-141垂直/短距起降型戰斗機項目,為雅克-141量身打造的R-79-300型發動機沒有了用武之地。報道揣測,1996年,俄羅斯簽署向中國轉讓該型發動機技術的協議,中方可能還獲得了一臺R-79-300發動機的樣機。1998年,俄羅斯向中國追加出口了R-79-300發動機的噴嘴和相關技術。外界曾認為,中國看中的是雅克-141的垂直起降技術,“沒料到其發動機技術成為中國航空發動機取得突破的關鍵”。
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稱,俄方曾認為,中國即使突破發動機制造技術,也面臨“能造不能修”的尷尬,開發出先進發動機后,其維修保養很成問題。
報道揣測,解放軍使出奇招:繞開俄羅斯,請烏克蘭方面為發動機的維修保養提供支持。烏克蘭西契公司早在1992年就曾協助中國維修AL-31F發動機,后來雙方深化合作,烏方不僅帶來發動機維修方案,還可能幫助中國培訓更多的發動機維修保養人員,這為解放軍全面采用國產發動機消除了后顧之憂。
系列戰機全面換裝國產發動機
俄羅斯《軍事平等》揣測,中國在雅克-141飛機所采用的R-79-300發動機的基礎上開發出國產WS-15發動機,標志著中國國產軍用航空發動機實現了重大突破。該型發動機是WS系列發動中的一款,其未來的改進型號將主要用于裝備隱身殲擊機殲-20。
報道指出,除了由WS-15來支撐殲-20項目,其他WS系列發動機有望全面替換俄制AL-31F和RD-93等發動機。例如WS-10A將用于裝備殲-10戰機,WS-15-1X將用于裝備解放軍一款新型隱身戰機殲-1X,WS-15-CJ將用于裝備中國自主開發的短距/垂直起降型戰斗機。由此,解放軍的戰斗機部隊將進入“中國心時代”。(陸涵義 劉秉軍/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