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7年,“宇航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再度造訪中國。昨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馬興瑞在第64屆國際宇航大會航天局長論壇上表示,未來五年中國航天將統籌規劃、合理部署各種航天活動,繼續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逐步建立短期有人照料、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的空間實驗室。
“今年底,我國將發射嫦娥三號衛星,實現月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后續將實施月面采樣返回。我們將加快北斗衛星導航全球系統建設,從而具備向全球用戶提供服務的能力。此外,還將推進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工程,進一步構建和完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馬興瑞說。
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俊華表示,我國曾于1996年成功舉辦第47屆國際宇航大會及航天展覽會,17年間,我國航天事業突飛猛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運載火箭發射頻率大大增加,載人航天工程十戰十捷,深空探測從無到有,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整體水平大幅躍升,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提高。
據悉,本屆國際宇航大會共收到3600多篇論文,創歷史新高。論文海報張貼318篇,其中中國217篇。大會期間舉辦展覽會,展示世界各國航天領域最新成果,美國和俄羅斯航天員進入國際空間站時穿過的航天服、月球巖石等也都在現場展示。據統計,大會期間舉辦各項活動總計將達到300場左右。
目標
將突破人員長期駐留技術
被問及中國航天的下一步目標,第64屆國際宇航大會中國組委會主席許達哲表示,中國的航天計劃縝密而嚴謹。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圓滿完成第一步,神十歸來,標志著第二步第一階段完美收官。但還要突破人員的長期駐留等關鍵技術。第三步是建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
至于火箭技術,1996年的大會上我國就提出要搞無毒、無污染的大推力火箭,如今就要實現了。預計到2015年底,實現長征五號的試飛。屆時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就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此外,發射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也在研制中。神舟飛船在定型中,會不斷完善。
在深空探測中,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即將于年底前發射,我們也在研究將來要進行火星探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