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菲國內的疑慮顯然不能阻擋菲政府拉攏美軍的熱情,而“中國威脅”成為一些人掛在嘴邊的托詞。菲律賓GMA新聞網30日以“最高院法官擔心與中國爭端通過海軍大炮炮筒解決”為題稱,菲最高法院法官卡皮奧警告中國日益壯大的海軍艦隊會造就一個“動蕩的海洋時代”,威脅菲律賓南海的“主權”。卡皮奧還表示,擔心兩國領土爭端最終由海軍力量解決而非法律。他還回顧稱,17世紀海軍強國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是通過“海軍炮筒”爭奪海洋主權。
一些西方媒體還注意到中國防長此前一天在東盟防長擴大會議期間的表態,有的得出“中國強硬”的論調。《華爾街日報》30日題為“中國拒絕以多邊方式解決南海領土爭端”的報道稱,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周四對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國防部長提出批駁,稱中國政府拒絕以任何多邊方式解決南海領土爭端。常萬全表示,南海的領土爭端不應損害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系,因為東盟與這些爭端沒有直接關聯。這些爭端應由與其有直接關系的國家來解決。報道稱,這番表態顯露出中美兩國對東盟完全不同的愿景,美國仍希望東盟能在尋找統一的爭端解決方法上發揮作用。德國24小時新聞網稱,中國一直不愿意多邊會談,更傾向于單獨與每個對手會談,這樣中國將有更大的優勢。馬尼拉近來激怒了北京,因為前者把島嶼爭議提交至聯合國國際海洋法法庭。
“南海爭端,北京立場強硬”,“美國之音”以此為題稱,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東南亞鄰國形成懸殊的力量對比,在爭奪南海領土和資源上態度更加強硬。中國經濟和政治力量的快速崛起是這個時代的重要標志,特別是在當今歐美和日本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的影響力更加顯著。目前中國GDP占全世界的12%,預計到2020年將輕易超過15%,這意味著,每4到5年,中國就可以買下一個法國。文章稱,為了滿足中國經濟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北京積極地在全世界尋找資源,包括非洲和南美,甚至北美。特別是中國在爭奪南中國海資源問題上立場日益強硬,引起東南亞鄰國和美國不安。
西方媒體的這種論調并沒有得到多少認同,因為除了挑事的菲律賓和日本,地區大部分國家都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日本《外交學者》30日以“中國孤立菲律賓和日本”為題稱,菲律賓和日本最近都受到中國冷落,北京拒絕菲日兩國并不意味著中國已經放棄地區外交。恰恰相反,中國正在整個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發動魅力攻勢。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東南亞長達6天。雖然警告某些東盟國家在南海爭端解決速度上保持清醒,但北京最近表現得更樂于討論這一問題。下周泰國總理英拉計劃訪問中國,參加阿基諾被拒絕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還努力促使與印度的邊境爭端朝著緩和方向發展。文章稱,中國希望將與日本和菲律賓的爭端作為中國積極良好地區關系中的罕見例外,以緩和本地區對其力量發展的關切。中國自古以來便有這種精明的外交策略,以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