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殲15艦載機降落在遼寧號航母上
從廣義上來說,艦載機飛行員既包括固定翼艦載機飛行員,也包括直升機這類旋翼艦載機飛行員。從難度來說,培養固定翼艦載機飛行員肯定要超過直升機飛行員。而具體到難度,主要存在于起飛和降落兩個環節上,而降落的難度還要大于起飛的難度。
培訓艦載機飛行員,首先是一個選拔的過程。以美軍為例,參加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選拔的必須為少尉以上軍官,主要來自位于佛羅里達州的海軍航空學院和海軍航空兵軍官候補生學校,年齡為18~32歲,身體條件是視力不能低于0.5、矯正視力不低于1.0,不能是色盲,深度視覺不能有缺陷。身高不能超過1.96 米,男性不能低于1.58 米,女性不能低于1.47米。第二步候選人還必須通過一系列的航空選拔系列測試,既有數學和語文、機械教程、航空航海、立體空間認知以及航空興趣等知識性測驗,也有生理測試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背景測試候選者是否適合飛行。第三步,學員要接受海軍航空兵的知識教育和地面訓練預訓,包括基本軍事科目、航空基礎理論、海上求生與自救等。第四步預訓結束后,學員將被派往海軍訓練航空聯隊(訓練中隊)接受初級飛行訓練、基礎飛行訓練。第五步,基礎飛行訓練后,教官會判斷學員適合哪種機型的飛行,然后將其編入不同訓練中隊進行高級飛行訓練,全部課程通過者才有可能成為一名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其中,飛行培訓包括14~18個月的陸基訓練和6個月的海上實艦訓練,培訓時間約為陸基飛行員的2倍,每人平均價格200萬美元。
單純從飛行員的選拔上,中國海軍和美海軍標準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從中國海軍招飛官網上可以看出,中美兩軍海航招飛的標準主要差別在性別和身體條件上。中國海軍目前還沒有招收女飛行員,而美國海軍航母上已經有了女艦載機飛行員;而中國海軍招飛對視力的要求更嚴格,不像美海軍一樣能夠接受激光矯正視力的候選者。
從現階段來說,中美培養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還有一個最顯著的差別,就是中國海軍可以從大批現役海航飛行員中選拔艦載機飛行員。這是一種精英選撥模式,類似于現在美軍F-22飛行員選拔模式。據中國軍網透露,我軍首批艦載機飛行員年齡在35歲以下,飛過至少5個機種,飛行時間超過1000小時,其中3代戰機飛行時間超過500小時,且多次參加過軍兵種聯演聯訓、重大演習任務,是所在部隊的種子飛行員和重點培養對象。從成熟飛行員中挑選,這就省卻了前期飛行員培訓的時間,從而加快了中國航母成軍的速度。
不過,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難度不在于空中駕機技巧,而主要在于航母上的起降。而根據艦載機起降方式的不同,又分為兩種不同的培訓方式。美軍艦載機均為彈射起飛,這實際上一定程度上簡化了訓練內容,因為在彈射階段飛行員幾乎不做任何動作,只要發動機沒有問題,彈射速度達到標準,戰機基本就可以成功起飛。美軍的主要培訓重點在降落部分。一般學員在初級訓練完成后,就要接受艦載機的降落訓練。一些文章稱,美軍在新澤西的萊克赫斯特航空試驗中心(Lakehurst)的彈射和攔阻設備是用來訓練飛行員的。這實際并不準確。萊克赫斯特航空試驗中心主要任務是改進現役彈射器的彈射性能和研制新一代的彈射和阻攔設備,并不是讓初級學員來練手的。美軍海軍航空兵學員練習航母起降,首先是美國海軍金斯維爾基地和米德里安基地,進行航母著陸的地面模擬訓練,學習如何用T-45C教練機的尾鉤來“鉤住”阻攔索。在這一階段完成后,飛行員將直接在現役航母上進行降落訓練。飛行員要進行14次降落,其中要求要有10次以上成功鉤住阻攔索才算合格。
相比之下,俄式航母的滑躍式起飛,對飛行員的培訓就要更復雜一些。因為重型以及中型艦載戰斗機,在滑躍甲板起飛是需要飛行員精確控制發動機的推力和各飛行舵面,操作比彈射起飛要復雜。而且滑躍式甲板在戰機高速滑行中,會給飛行員帶來“撞墻”的錯覺,因此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