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在點火升空后發生偏轉并爆炸解體。
“俄航天領域取得的科技成就不久后將被耗盡,可能失去世界航天大國地位。”這是8月5日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在“質子-M”運載火箭事故調查委員會會議上,對航天署領導人及航天企業提出的批評。
今年7月2日,俄羅斯一枚“質子-M”火箭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后不久即爆炸解體。這是自2010年以來俄羅斯航天系統的第8次發射失敗。這一連串事故不僅使俄羅斯航天業損失巨大,也使其在國際航天界的信譽進一步受損。
俄專家認為,發射失敗的主因是人才青黃不接。
而在筆者看來,俄羅斯人才青黃不接的深層次原因是其原本強大的工科教育體系的崩潰,以及各界不重視科技人才培養。
正如俄羅斯宇宙研究院研究員羅金所說,最近20年來,該國熱衷于研發高新科學技術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雖然政府最近幾年在航空航天產業投入了大量資金支持其發展,但這些費用大都投給了新的研發項目,而投入到人才培養上的資金相對不足,造成了目前俄羅斯大部分掌握尖端技術的科學家都是年過半百的老科學家,年輕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比例越來越低。羅金認為,這種人才斷檔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從而導致了目前航天發射成功率大大降低。羅金還認為,目前俄羅斯的科技氛圍也沒有以前那么濃厚,年輕人對于最新科學技術的熱情也大不如前。
蘇聯時期是個崇尚技術與知識的時代,科學家、工程師社會地位很高??茖W家、工程師自然是俄羅斯人最向往的職業之一。因此,俄羅斯各大學的理工科專業可以招收到最優秀的學生,進而培養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學家、工程師。這是蘇聯成為科技、工業強國的人才基礎。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該國42%的民眾認為國家公務員是“最具吸引力的職業”。俄羅斯當前愈演愈烈的“公務員熱”直接導致一些高等院校“國家管理”和“公共事務管理”等與公務員相關文科專業的火爆。有統計顯示,俄許多地區高等院校中與公務員有關聯的文科專業報考比例高達1:160,足見俄羅斯青年青睞可能在畢業后更容易成為公務員的文科專業。
只要稍加對比和思考就可發現,中國的公務員熱絲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此前國內研究者所作的各種調研也顯示,全社會對科研人員的向往程度已經大不如前,學生們報考志愿時也不再將科技類專業作為首選。如果我們不重視類似的苗頭并采取措施,前車之鑒就在身邊。(作者劉云 陳祖華 單位: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制度經濟研究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