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解放軍特種部隊比賽現場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4日電 7月24日,全軍特種部隊比武競賽的所有考核課目在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全部結束。
整個競賽期間,來自全軍各軍區、各軍種的代表隊,完成了綜合戰斗技能、傘降滲透偵察作戰行動、城市反恐行動等多個課題和課目的角逐。
一項項挑戰體能極限、充滿殘酷性、極限性和忍耐力的比賽項目,讓解放軍特種兵這把現代戰爭中的“利刃”,在廣袤的草原腹地盡展風采。
匯聚中國特種兵精華
北京軍區參賽隊隊員楊多強是經過了長達4個月的“魔鬼選拔訓練”后脫穎而出的。“平均每天我們都要負重30多斤的裝備,進行20公里的越野訓練,僅體能一項的淘汰率就高達80%。”楊多強說。
像北京軍區參賽隊一樣,每名登上中國特種兵最高競技舞臺的選手都經歷了殘酷的競爭。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全軍各特種部隊就已經先期自行開展了廣泛的群眾性崗位練兵和比武競賽活動,最終脫穎而出者,匯聚了中國特種兵的精華。
談起這次比武競賽究竟哪個課目最難,北京軍區參賽隊員孫能能眉頭皺了很久:“每一項課目都很難,接近人的心理與生理極限;每一項課目的側重也不同,是對特戰隊員體力、毅力、耐力與心理素質的綜合考驗。”
其實,對于具有極強戰斗意志的特種兵來說,他們不怕風險與極限的挑戰,他們更加關注的是比賽的公開和公正。
7月17日上午,在綜合戰斗技能中的目標定位課目競賽開始前,所有參賽隊員經歷了一次嚴格的搜身檢查,攜帶的裝具、槍械,甚至是兜里的一把鑰匙,都被要求寄存保管。每名參賽隊員還進行了指紋錄入識別身份。
為了確保競賽的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競賽組織方建立了一套公正、明晰、權威、嚴格的評定標準和導控評判機制。競賽總裁判長肖秋良說:“我們制訂了最嚴格的措施確保各支參賽隊能夠在同樣條件、相同標準下進行比賽。”
1分15秒完成一次“反恐行動”
滑降著陸、快速突入、營救“人質”……7月21日,參加城市反恐作戰行動競賽的參賽隊員在專門搭建的“金融大廈”內與“恐怖分子”面對面,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反恐行動”。記者在現場看到,蘭州軍區參賽二隊從發起突擊到完成任務僅用1分15秒。
在競賽全過程中,處處可以看到實戰的縮影。
在傘降滲透偵察行動中,每名參賽隊員負重40公斤,在只提供地面坐標和氣象資料的情況下,自行確定飛機航向、跳傘時機。著陸之后,還將向“敵”后滲透80公里,完成定向越野、特種射擊等一系列課目。
“傘降滲透是海陸空特種兵都必須訓練的共性課題,也是特種作戰的一種重要作戰方式。跳傘之后的競賽課目設置也充分考慮到了現代戰爭中的現實需要。”副總裁判長馮新喬說。
從實戰化訓練出發,不僅要借鑒和遵循現代戰爭模式,更要考慮到戰時隨時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在綜合戰斗技能中目標定位課目競賽場,擺在參賽隊員面前的,只有一把三棱尺、一個指北針和一張地圖,參賽選手需要利用這些工具對目標進行精確定位。
“作為特種兵來說,最基本的技能不能丟,一旦高科技定位設備受到干擾,就必須使用這種傳統偵察定位方式。”總裁判長助理李建偉說。
探索未來特種作戰之路
在平滑陡峭的斷墻上練協作攀登;在風向多變的環境下練傘降滑降;在人煙荒蕪的草原練野戰生存……驕陽烈日下迎風奔跑的特戰隊員、草原深處實彈射擊的狙擊戰士、空中滑翔的跳傘勇士,這些已經成為近期朱日和訓練基地每天無處不在的風景。
崇尚榮譽,不僅僅是特種兵,也是每名士兵的執著追求。但舉辦這樣的比賽,絕不僅僅是為了判定中國特種兵的孰優孰劣,激烈的比賽背后,是對推進特種兵實戰化訓練的思考和探索。
“簡而言之,就是確定實戰化的訓練導向問題,通過這樣的競賽,我們希望能夠梳理出特種兵未來的訓練發展脈絡。”馮新喬說。
按照作戰全流程、全地域連貫實施也是這次全軍特種兵比武競賽的特點之一。在以往的特種兵訓練中,單個課目和單個人員的訓練、考核較多;在世界各國舉辦的特種兵比賽中,或偏重于體能,或偏重于單項技術,而真正以全流程、全要素組織競賽的卻相對較少。
此外,面對全軍特種作戰精英中的精英,這次競賽也有意從嚴、從難出發。例如,攜裝定點傘降與遠距離狙擊等一批實戰性強、難度高的新課目也走入賽場,同時新裝備的比武課目也占競賽總課目的35%。
“經過競賽的檢驗,一些訓練課目和評判標準如果切實可行,那么它們或將進入新一代的訓練大綱,這也是探索實戰化訓練新模式的一次實踐嘗試。”馮新喬說。(劉濟美、楊雷、李志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