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軍瀕海戰斗艦近期“闖入”南中國海演習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6月21日發表題為《仁愛礁可能成為南海下一個熱點》的文章,作者為邦妮·格拉澤。文章指出,距菲律賓巴拉望島105海里的仁愛礁可能成為南海的下一個熱點。仁愛礁長15公里,寬5公里,是通向禮樂灘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備的戰略大門,菲律賓稱其屬于“它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
文章稱,5月初,馬尼拉對兩艘中國巡邏船和一艘海軍艦艇在仁愛礁周圍巡視提出抗議,并指控這些船只阻止菲律賓向駐扎在仁愛礁的軍隊運送補給。1999年,菲律賓故意讓二戰時代的一艘運輸船在仁愛礁擱淺,以在該礁建立存在。自那以后,該船成為約10艘菲律賓艦艇的基地。不過,這艘二戰時期的艦艇開始銹蝕損壞,于是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下令對其進行修繕,以繼續維持在仁愛礁的“存在”。
文章指出,在成功“控制”黃巖島后,中國專家稱贊這一行動是中國保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機敏動作。最近幾個星期以來,已經有一些聲音呼吁將這一成功戰略用于仁愛礁。中國空軍少將張召忠建議,采用“卷心菜”戰略來應對仁愛礁問題,中國可以用一層層的中國船只來包圍仁愛礁,最里層是漁船,接下來是民間船只,最外幾層是海軍船只。這一戰略的目的是迫使菲律賓由于缺乏補給放棄擱淺船只。其他專家認為,如果這一戰略失敗,中國會考慮將該擱淺船只拖離仁愛礁,由于有菲律賓武裝海軍的存在,此舉可能引發沖突。
文章認為,雖然華盛頓最近增加了對菲律賓的軍事援助,不太清楚的是,如果仁愛礁受到“侵犯”,美國是否需要對菲律賓提供援助。在2012年黃巖島的例子中,美國向該地區派遣了一艘航母,象征性地對馬尼拉提供支持,但并未真正進行干預。
文章稱,2012年的黃巖島事件具有深遠影響。北京顯然正在將從黃巖島事件學到的東西運用到仁愛礁問題上。在中國看來,菲律賓試圖修復十年前擱淺的船只是一種“挑釁”。
中國認為,美國不會愿意為保持馬尼拉在仁愛礁的存在進行干預。這一想法可能是正確的。華盛頓將繼續反對使用脅迫手段單邊改變現狀,但美國海軍艦艇不太可能由于南海上的一塊礁石與中國艦艇直接對抗。
文章稱,中國在南海和東海動用民間船只以改變現狀的做法對奧巴馬政府及其向亞太地區“再平衡”的戰略構成了嚴重“挑戰”。美國作為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保證者”的名聲正受到“挑戰”,特別是在美國的簽約盟國日本和菲律賓看來。迄今為止,華盛頓一直缺乏一種有效的戰略,對中國的“脅迫”行動進行威懾。
相關新聞
更多>>